[參與測試的浏覽器:IE6 / IE7 / IE8 / FF3 / OP9.6 / SF3 / Chrome2 ]
[操作系統:Windows]
貌似很多同學對為什麼這個div在上層,那個div在下層、無論如何設置z-index都無法居上的問題糾結抓狂、上吐下瀉、惡心失眠、郁郁而終,致使不敢隨意使用層的疊加。但層的疊加效果,在交互設計中卻頻頻出現,所以我們必須駕馭它,要駕馭它,就要掌握其規律。
首先明確幾點在文中所需要用到的概念:
注:這些概念為作者自定義,僅用於本文。
引用:
關於同輩元素是個非常關鍵的詞,這裡還需要詳細解釋一下。
<div>
<div></div>
<div id="a"></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id="f">
<div></div>
<div id="b"></div>
<div id="c"></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在這個例子中,div#a與div#b並不是“同輩元素”,只有像div#b和div#c這樣擁有同樣父體div#f的的元素才能叫“同輩元素”。
引用結束
接下來看看這五條法則:
法則一:同輩元素定位方式相同,且無z-index設置時,Html靠後者居上。
運行代碼框
[Ctrl+A 全部選擇 提示:你可先修改部分代碼,再按運行]
法則二:同輩元素同為動態定位時,且有z-index設置時,z-index值大者居上。
運行代碼框
[Ctrl+A 全部選擇 提示:你可先修改部分代碼,再按運行]
法則三:同輩元素定位方式不同時,動態定位居上。
運行代碼框
[Ctrl+A 全部選擇 提示:你可先修改部分代碼,再按運行]
法則四:非同輩元素,任意一者及其祖元素不具備動態布局時,Html靠後者居上。
運行代碼框
[Ctrl+A 全部選擇 提示:你可先修改部分代碼,再按運行]
法則五:【重要】非同輩元素,任意一者或其祖元素擁有動態定位時,同時各自向上尋找動態定位的祖元素,並分別從中拿出具備最高級別的祖元素(或其本身)進行比較。
情況1:子元素的z-index無論多大,父元素大者居上。
情況2:父元素居下,子元素也可以居上。
情況1、情況2結合擴展比較。
運行代碼框
[Ctrl+A 全部選擇 提示:你可先修改部分代碼,再按運行]
引用:
其實前四點都是基礎,只有第五點比較難於理解,這裡詳細解釋一下:
<div id="ab" style="position:absolute;">
<div id="a" style="position:relative; z-index:100;">
<div id="a_inner1">
<div id="a_inner2">
<div id="a_inner3" style="position:relative; z-index:98;">
<div id="a_inner4">
<div id="a_inner5">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id="b">
<div id="b_inner1">
<div id="b_inner2">
<div id="b_inner3" style="position:relative; z-index:99;">
<div id="b_inner4">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來比較div#a_inner5和div#b_inner4的層疊關系。
到它們所共同擁有的祖元素div#ab的下一級為止,div#a_inner5的祖元素包括:div#a,div#a_inner1,div#a_inner2,div#a_inner3,div#a_inner4;div#b_inner4的祖元素包括:div#b,div#b_inner1,div#b_inner2,div#b_inner3。
然後分析它們的祖元素中具有動態定位的:div#a_inner5的祖元素中含有動態定位的元素有:div#a,div#a_inner3;div#b_inner4的祖元素中含有動態定位的元素有:div#b_inner3。
然後再拿出最高級進行比較:div#a > #div#b_inner3。
父元素居下,子元素也可以居上的情況,則是利用非同輩元素在祖元素具備動態布局時,其比較已經與position:static無關,而其祖元素卻可以通過Html的位置來進行比較。
引用結束
當然,有時候還存在特例,比如Flash、比如IE6中的select無法遮住,這些都屬於異常情況,大家可以自己搜索一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