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騰訊微博開放新版測試,試用後頗多感慨。因懶惰拖了一個半月,才來寫這篇文章。
整個2011年,一直有人說“新浪微博不行了”“新浪微博滑坡了”。狼來了喊了一整年,到年末似乎聲音越來越大,這倒不是什麼大災變,有可能僅僅是輕微的觸頂回彈,甚至只是上升速度放緩而已。
對淡出新浪微博的用戶做了幾個小樣本訪談,原因很雷同,都對公共話題感到麻木,又厭倦了大路貨轉發。看上去,似乎正印證了“社交才是微博的出路”“騰訊微博才是最後的贏家”,我可不這麼想。我訪談的用戶在新浪微博也有自己的社交關系,同事/同學/家人等等,小圈子裡經常發一些生活類的話題。尤其在淡出新浪之後,他們並沒有回歸原本常泡的人人、豆瓣,或轉戰騰訊微博,而是處於一種“什麼都玩膩了”的飄忽狀態,像是被重口味“吃傷到了”……
對於社交之於微博,我有幾個觀點:
★國內用戶分享生活的頻度並不高,主打社交牌的話,無法維持微博的熱度與速度,因此還需要引入公共話題來調和信息生態。加入媒體的基因,會讓微博這盤菜的口味更香更豐富。
★公共話題與社交網絡並不是對立面,被公共話題吸引來的普通用戶,他也會自然而然地分享生活並擴大社交圖譜。精英的互動來自其話語權,草根的互動來自其社交關系,各行各路便是。
★有人說公共話題與精英體系壓制了草根的話語權,這是沒譜的事兒。相對來說,微博的公開屬性對個人分享帶來干擾更大,隱私問題不會因為“目前都是朋友們關注我”就變得無足輕重。
★信息的高速流動既是微博最大的魅力,同時也稀釋了最有價值的信息,單單靠關注分組、悄悄關注並不能根治。從“稀釋”的角度來看,相對於公共話題,大量轉發“廉價娛樂推”對社交的禍害會更嚴重一些。
★援引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的觀點:“Twitter一直在為公共對話提供服務。社交於我們不是唯一被用戶使用的的部分,我們看到Twitter更多是一個信息工具。”這也正是我對微博客的理解。
歸根結底,微博的社交化,生活化,都是順水推舟的生態發育過程,產品設計或運營無法強行加速,更不可能華麗逆轉。不論騰訊喊出“心聲”口號,還是新浪加強對生活推的引導,都得在漫長的時間裡見效。
從急功近利的角度,我更建議新浪在運營上強化“有時效性的本地生活信息”。如果用戶能夠以微博的形態,便捷查詢同城最新的電影/場次、最近的展覽/演出、名牌打折消息、數碼新品上架、附近的餐館特價、酒吧優惠……會不會有吸引力?發布消息的認證商家只需要按格式發一條推而已,即便對網絡無知也能輕松應對。
再說說騰訊微博。對於騰訊微博、騰訊開放平台我一直很好奇,這麼大的一個生態圈,沒法走馬觀花就得出什麼結論。但既然玩不進去騰訊微博,熟悉的人又都在新浪微博,找個人訪談都沒轍。只好霧裡看花。
恰逢騰訊微博新版測試,跟去圍觀之後,對產品設計贊不絕口。體驗版借鑒了Twitter的Phoenix界面風格,又有不少創新細節,如微群與主界面的結合,輕巧的消息浮窗提示,人見人愛的清爽UI,干淨流暢到讓人歡喜。這些交互層面的改進都還是毛毛雨,真正打動我的是“實驗室”,相當於用插件的方式來添加新功能,豐儉由人,拿到足夠的實測數據後再考慮全面發布。
這一擊,恰好打在了新浪微博的軟肋之上。新浪微博最大的問題不是有人厭倦了,離開了,而是產品越來越臃腫,像個三四百斤的胖婦人。新浪的想法太多,目標太多,試錯也太多。每一項新功能的推出都滿足了一部分用戶,也讓另一部分人抱怨然後無視。不斷的疊加與試錯,堆積成山,產品重得喘不過氣來,至少帶來三條隱性傷害:
1、產品被塞得太滿,新功能的插入不便,阻滯了更多試驗進行
2、界面元素太多,分散了用戶注意力,試驗效果受到干擾
3、即便發現了什麼潛在機會,受限於產品復雜度,也很難快速集中突擊
我在12月底的一條微博對此評價道:騰訊微博的新架構能容忍更靈活,更敏捷的嘗試,並在一擊而中後更迅猛地發力。它現在還不能打敗新浪微博,但制造了“未來有可能”打敗新浪微博的機會——在以前,連這個機會都是完全沒有的。騰訊借改版輕裝上陣,勇敢探索和新浪微博不一樣的打法,產品架構強有力地支持了冒險精神。給出一年,兩年時間,未嘗沒有翻盤的可能……俗話說一命二運三架構嘛。
反觀新浪微博,作為市場領先者,作為和Twitter差異越來越大,獨一無二的中國式微博產品,“高處不勝寒”正是最迷惘之處。我本人是新浪微博的鐵粉,但在兩年多的使用中,並未發現它有著鮮明的產品理念、產品價值觀、產品原則性;或者說“有求必應”就是新浪的風格。用戶要什麼,運營要什麼,政府要什麼,領導要什麼,新浪就加什麼。最後做出來的產品雖能滿足“各方面需求”,卻是個氣味混亂的大拼盤。值此觸頂之際,正當是新浪銳意探索之時,產品的笨重卻拖得跨不開步子。
說白了,這還是基因在骨子裡作祟。誰在台前代表新浪微博?陳彤?曹國偉?又有哪個產品大牛手掌微博實權?對比清一色產品出身的騰訊高管,新浪微博雖遙遙領先,卻過早患上三高。即便無視競爭對手,“產品三高”對急於靠微博營收提振股價,分拆上市的新浪來說,亦是極大拖累,人胖體虛打不動拳。
坊間盛傳,新浪微博今年會開放個性化的顯示廣告業務,又有流言說,廣告公司摩拳擦掌興奮得很喲。對於微博廣告能賺錢,我不懷疑,追隨Facebook的輝煌則無可能。微博的信息焦點過於集中,頁面結構過於簡潔,用戶行為過於單一,顯示廣告的天花板不算太高。即便照著Twitter的另類銷售套路來,國內客戶又無此覺悟。
算了,賺錢的事情我是外行,多說容易漏底。曾考慮買新浪的股票,被i美股的老同事打擊了一番,深刻認識到自己對理財完全白癡,悻悻拋下貪念,在下崗歲月,在通貨膨脹中流著淚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