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溝通與協作,這個話題一拋出來,就讓我很頭大。
需求方、產品經理、UIUE、程序、測試之間的爛事兒一大堆。涉及到第三方甚至是幾個公司之間而非一個公司內部,那溝通的困難更是雪上加霜。再如果涉及到跟政府部門的協作,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2012。
即便是內部溝通,考慮到內部利益集團博弈,互相拆台這樣的事兒發生,那基本上就完全是無法溝通,只能靠手段去制衡。
所以,真要討論涉及的溝通與協作,必定要設定一個相對理想的環境,即:大家都是對事不對人,才有可能討論下去。否則,就要用辯證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而我下面寫的關於溝通的問題,也是基於理想化環境的,因為我是一個產品經理,所以我是站在產品經理角色去理解和處理這些問題的。
溝通、協作是個盤古開天地時就遺留下來的問題,同樣,也遺留下來了五件必殺神器:
1:你們有我懂設計嗎?
2:這個問題不是現階段考慮的;
3:這個不一定是問題,是個別人的意見;
4:這個沒法實現;
5:這個我們的底層不支持;
這五神器分別被美術、產品、技術撿到。神器一出,秒殺,你郁悶到縮陽也沒用了。在UCD珠海書友會上,金山同學第一個問題就是技術使出必殺:這個我們沒法實現。
對於五大神器,我實在碰到過很多次,其實必殺可破,只看你願不願意。破必殺之法,我歸納為五點:
1、平等對話
美術、技術、測試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拍檔。對於他們工作所用到的知識,我們要有所涉獵,不用成為行家,但一定要有所了解,最好有自己動手的能力。這樣,才能與他們建立平等對話,說出來的話才不會被人輕視,不會被人背地裡罵做SB。
如果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卻不知道自己業務的底層是怎樣,基本代碼、數據原理是怎樣,被人丟必殺技是活該。
引用某前端一句話:“我絕對拒絕與連HTML都不懂的產品經理合作,這是底線。”
2、自己是否想清楚,是否真有必要;
向別人提出需求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是否真的要這樣,有沒有必要。想辦法說服別人時,最好能有數據說明你的需求是確有必要的,能縮短用戶查詢時間、提高裝機率、降低卸載率,提高在線時間等。產品經理做好事前分析工作,是對自己工作的尊重,也是對合作拍檔的尊重。
拍拍腦袋的決定,最好不要搞。畢竟我們輕描淡寫幾句話,技術、美術可能就要為你這幾句話忙活幾天甚至是數周。
3、別人拒絕時,弄清為什麼;
關於這一點金山的劍三總監唐洪亮打得比方很好:廁所地上有水,為什麼有水?因為籠頭滴水,為什麼滴水?因為人沒關緊,為什麼沒關緊?因為籠頭不是很好關,為什麼不好關?因為籠頭的設計問題,那為什麼要采購這種籠頭……
碰到問題,不能退縮,要較真,要去問,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程序員有一個信念,這個世界上,沒有代碼實現不了的事情。如果他說無法實現,一定是他不想。為什麼不想,要麼是修改成本太高,要麼是你的需求他認為根本沒必要,要麼是他壓根看你不爽,八字不合。找出問題根源,然後對症下藥,總能解決的。
4、確認別人理解的,是你想說的;
你想的是A,講出來的是B,別人聽成了C,理解後變成D,最後再加工做出來個E,網友一看,說:這傻×公司,做出來個F,就是Fuck的意思。
溝通變成雞同鴨講,世界將會怎樣?要避免這種情況,所以在溝通之前一定要保證信息對稱,需求背景、調研資料、用戶數據等,免得你突然說出來一個決定,別人莫名其妙的,怎麼溝通?
說完以後,還要確認對方接受了你的信息,並且理解的也是跟你一樣。所以需要讓他復述給你一遍,就像集結號裡面谷子地給團長復述命令,信息發出與接收需要Match一次,確認無誤後,這次溝通才算結束。
5、他性格怎樣、情緒怎樣,你跟他關系好嘛?
一般來講,解決上面四個問題,報障基本溝通是沒有問題的。但比較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所有流程執行完畢,Match一次,確認無誤就OK的。人,是會有情緒,會有關系的。所以當需求被拒絕時,還需要考慮人的因素,比如說:股票虧了,老婆跑了,情人吹了,別人發了……等等,這些時候你熱著臉去找別人溝通,別人只會給你屁股。
無論你們公司體制怎樣完善,找技術、美術等拍檔多吃吃飯,一起出去遠足什麼的,交換一些私人空間,成為朋友,這樣有事兒的時候,你能理解我,我能理解我,共建和諧新社會。
至於溝通的泛技巧比如傾聽、表達、平等、等,就不在此說了,其實,很多時候碰到的問題,都是制度上的存在問題,如果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可以解決很多的溝通問題。
以上所列都是平級或跨部門溝通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與上司溝通的問題,與下屬溝通的問題。這就不算設計的溝通與協作范疇了,不過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說得不錯,簡單歸納一下,就是三點:
一、向上溝通沒膽:下屬向上級溝通時沒有膽量,缺乏積極主動性。
二、水平溝通沒肺:部門和平級之間溝通缺乏真心,沒有肺腑之言。
三、向下溝通沒心:上級對下屬沒有過多的心情或時間進行溝通,不能對下屬的移位及時的指導和修正,已造成現在的企業的管理者花去一個月的時間去招聘新人員,不願抽出2天的時間與下屬進行溝通。
說了這麼多,再自省一句:任何事情,懂得再多理論,都要注意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