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博客有句口頭禅:“最近某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的觀點既不是一拍腦袋拍出來的,也未必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不過是特定環境下的經驗總結罷了。有人稱贊這是干貨,我倒是擔心,如果讀者不理解此事件發生的“特定環境”,或許南橘北枳。
以上全是廢話。
好吧,最近——其實也就是上周,又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這要從一年前說起,涉及兩位同事,姑且稱之為A君與B君。一年前,我與A君、B君共同合作產品項目,當時A君有一套方案,我和B君有另一套方案,由於立場不同,見面就吵,整整吵了三個月,雙方都精疲力竭。
後來,我對這場慘烈的戰爭總結道:A君是極簡主義的信徒,重視每一個細節的產品邏輯,我和B君恰好是產品實用主義者,設計思路格格不入。我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一味用A君的方案,或B君的方案,都有收效,但強烈的風格差異使我們無法形成合力。尤其當時處於“權力均等”的微妙環境,誰都沒有拍板權,意淫著用強大的邏輯論證來打敗對方……其實大家都是專業人士,3分鐘已經講得透徹又明白。把3分鐘的發言擴充到180分鐘,措辭上花樣翻新,長舌善舞,只能反復證明邏輯線的分裂。
那是一段黯淡的回憶。雙方自以為對事不對人,但在激烈的路線分歧下,沒法壓住火氣。我們從攻城戰發展到街巷戰,常常氣呼呼地走進會議室,幾小時後頭上燃燒著火苗走出來。最後強扭的瓜不甜,勉強折騰上線的近乎於廢品,合作破裂,聯盟解除。A君按他的思路重新做一套,我和B君也奮然另起爐灶。
幸運的是,在單飛之後,雙方迅速從沼澤裡走了出來。A君以閃電之勢發布了他的新功能,我這邊則把之前說服對方的巨量精力,全部轉移到了“創造力”身上。由於對抗氛圍的解除,我和B君之間互相認同,互相啟發,源源不斷的好想法像被開啟的泉眼一樣,咕咚咕咚冒了出來,很快完成了比那廢品更好5倍的解決方案,上線後口碑甚佳。
這時才發現,如果把產品設計比喻為百米賽跑的話,之前一直在大約25米的地方內讧,而且是從10米扭打到25米,一路抓扯。直到混亂狀態解除,才飛也似地跑完了剩下75米。那麼,之前發布的當然是款廢品。
我於是感慨道,對嘛,產品項目需要搭檔而不是敵人。五條不同的道路,有可能通向同一個正確的結果,但如果一路上拉拉扯扯,而不是互相扶持著奔跑如飛,簡直恨不得摸把管制刀具出來,將拖後腿的同伴一刀砍死。我們當然需要被質疑,被挑戰,但這應該是富有啟發性的交流,而非針鋒相對的爭吵。後者往往是破壞性的,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斷自我強調上面,你的想法止步不前,在黑色的漩渦裡打轉,證明“我對,你錯”的執念充滿了你的大腦。
距離上次不快的經歷已經過去了一年。這一年裡我和B君的設計思路相近,默契居多,和A君也仍然是關系挺好的朋友。直到上周,我在一個新的需求領域,拿出了一套創新的產品方案,找到B君討論。意外的是B君從一開始就斷然道,不對,你是錯的。
為什麼?
Blablabla
我想了想,解釋說,有可能是我沒表達清楚意思,我再解釋一遍吧。
不對,你是錯的。
好吧,我明白分歧點在這裡,我在白板上畫個原型圖,你看看能不能解決你的質疑。
不對,你是錯的。
接下來的對話,就在不斷的解釋論證,不斷的悍然否定來回彈射。個把小時後我們疲憊地離開會議室,我心想這套設計問題不大啊,你怎麼就這麼堅定地看衰它呢?想必B君也在默默抱怨,完全沒有可行性的方案,你怎麼就這麼固執地看不穿呢?
又過了一天,我再次把B君拉進會議室。
我想明白了一點,這款新產品針對特定人群,是否因為你不屬於這個人群,所以在幾個關鍵點上與我有分歧?
和人群無關,你的想法破綻太大,可行性太差。
為什麼?
Blablabla
Blablabla
Blablabla
Blablabla
Blablabla
又是兩個小時勞而無功的爭辯。這一次更糟糕,我的方案被B君評價為羊腸小路一條,而B君建議改行的方向,亦被我評價為毫無吸引力可言。最後兩個人都有點冒火,覺得分歧太大沒法溝通,也是我和B君第一次如此話不投機。
唉,沮喪,一時無語。後來偶然與A君閒聊,無意間提及此項目,得到誇獎說,很有意思啊。我一開心,就跟他詳詳細細講了一遍,也包括與B君的分歧所在。A君對爭議點摸不准支持哪邊,但對整體構思很看好,大加稱贊其中的亮點,並提出幾條疑問,幾條建議。我們熱情洋溢地討論了30分鐘,積極的氛圍發酵靈感——當晚我在原方案基礎上又有重大突破。如果就此改造產品框架與重心,曾經與B君的分歧便不那麼重要,或許能繞過去劃向另一片藍海。
猛然間想起一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產品交流需要正面的,啟發靈感的氛圍,而不是一場負面的,對抗性的辯論賽。如果同伴們能齊心協力地琢磨著怎樣創造更好的東西,而不是急於捍衛已有的觀點,往往能打開一個新世界。如同“我們怎樣能做得更好?”“想法很贊,但還要努力解決如下問題!”這些話自然比“你錯了,大錯特錯”更加能鼓勵你向前去探索。何必停在原地內耗內戰。
然而吊詭的是,同伴的友善或苛刻並不僅僅取決於專業素養、設計風格、交談技巧或是性子緩急。你恰好和他想到一起去了,他就是你的Mr.Right,某個關鍵點在他看來刺眼的很,他就是你的Mr.Wrong。如A君與B君的角色對調——曾恨不得一刀砍死的辯論對手,轉眼間又成了天使般的啟迪與建言者。他會一直盯著自己眼中的漏洞?還是盯著這個方案的潛力?這可沒法預料。虛一點講,取決於彼君與產品方案之間的“相性”。
這就是機緣。
上周末,我去旁聽天使灣15支創業團隊的畢業典禮。3個月前曾聽他們各自簡介一番,此次看見成品,很吃驚地發現,當初被我瞄上的一兩個項目上線後光華褪去,而當初沒給我留下任何印象,甚至是完全不看好的三四個項目,卻有著意想不到的,引人注目的亮點。產品只要方向並不錯得離譜,往往靠它最銳利的一面去打動用戶,而不是非得彌補上每個漏洞,“加長”比“補短”更加重要。
既然如此,一場“錯錯錯”不絕於耳的,互相否定,充滿負面氣場的討論,自然讓人壓抑消沉,主動性與創造力被麻繩捆得嚴嚴實實。遇見這樣的Mr.Wrong,最好停止對話,轉身與另一些有著產品專業素養的目標用戶交流,希望能遇見支持與鼓勵你的Mr.Right。
祝你能找到自己的Mr.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