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和產品設計”這個話題不好寫,我自己也在不斷實踐中,所以只能隨便說兩句。
設計師要想其設計被用戶所認可,首先要理解用戶的需求。並且我認為需求理解的程度,要抽象到用戶的本質問題,也要具象到用戶在每個場景下的每一個步驟的思考。 設計的前提是理解用戶需求,這貌似是一個最基本的邏輯,但很多時候很難做到。比如Alibaba的設計師很難理解中小企業主的需求,設計師又有豐富的想像力,可以YY需求YY場景,能這樣的YY一套完整邏輯的用戶體驗也算不錯了。當然,N多人一起YY項目的時候,就不知道聽誰的,設計師總是有和商業需求方爭執的困擾。
那麼如何理解用戶的需求呢? 很多UED都在招用戶研究員,邀請用戶測試其新產品。這些其實是最基本的。就像開發程序要有QA一樣,只是做品質保證。 設計師始終面臨著如何設計的問題,首先還是如何理解用戶需求的問題。 我的經驗,還是那句話,“先把自己扮演成用戶,多去用用吧。”這是在任何調研開始之前,甚至是看別人的調研報告之前所必需做的基礎工作。 “自己去用用”這個可深可淺,套用剛才說的需求理解程度,拿Alibaba.com來舉例,設定一個基本目標“拿到一份供應商的報價單”=用戶的本質問題。在每個環節每個過程中仔細記錄自己為完成這個目標所做的動作和思考=用戶在每個場景下的每一個步驟的思考。
貌似我們經常邀請新員工做這樣的網站體驗,也有六七年的UED老人最近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Alibaba.com體驗,大家可以感覺到不同,我們可以再多多實踐。
當我們清晰的理解了用戶需求之後,設計方案很多時候自己就蹦出來了。不過經常我們以為理解了用戶需求,其實並沒有抓住本質。我最近這段時間都在忙一個新項目,在用戶調研和體驗了各種同類產品之後,腦子裡總是形象化的冒出很多想法來,很多產品的細節在我眼前晃,整理給老板們的商業報告經歷了十多個版本的PPT,勉強過關之後,我自己也還在糾結中。兩位PD總監給了我很多幫助,給了一個貌似簡單的方法,《思考的技術》。繞過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金字塔式的邏輯窮舉,逐項推導。推導的過程需要親身體驗和數據驗證,但之前的假設金字塔,完全是靠邏輯思考力完成的。
最近也看到UED的同學對數據分析很暈菜,拿到一堆數據不知道怎麼論證自己的項目。 我的一個感受是,先有邏輯推導,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或多個假設,數據只是我用來論證這些假設的證據。 設計師們總是習慣於形象思維,喜歡從細節感知事物,這是我們的優勢,要保持。 最近的一個感受,當我們正在要去開發一個新產品的時候,必須從用戶的本質需求開始,用邏輯的方式逐項推導,這是產品設計的樹根和樹桿,經常在眼前晃的是產品設計的枝葉。 明確的邏輯確保我們的產品具備商業可行性,也讓我們的設計能抓住用戶的本質問題,逐步展開。
也是最近和同事交流中的一點感悟,之前做產品,考慮了很多產品細節,包括交互細節,甚至視覺細節,靠這些去和強大的競爭對手拼。但我們始終沒想清楚一點,用戶憑什麼來用我們的產品? 把我們大量的精力耗費在交互細節,視覺細節上,靠這些去PK互聯網領域最成熟的產品最強大的對手,希望渺茫。所以設計師在產品設計之初需要盡力避免細節問題的糾結,經常問問用戶的本質需求是什麼,推導的邏輯是什麼。
UED和產品設計,這個話題今天就說這些吧,以後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