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產品的設計流程當中,融入了正兒八經的專職交互設計,反復體驗著這種完整團隊所帶來的優缺點,雖流程完整,但細節困擾。其困擾之一,我感覺應該叫過度設計。
(呃,文章像大長今一樣長~~看前做好心理准備吧。)
過度設計,一般是說技術開發中,對於邏輯復雜、技術先進的過度追求,導致了技術框架雖看似華麗卻復雜難用。若說到產品功能及交互的過度設計,
應該是“過度追求體驗完美、需求滿足”而導致的“實際體驗下降 or 長期產品定位偏離 or 功能沒人用”的悲慘結果。
為什麼會導致過度設計?
原因1:一味追求體驗
所謂大團隊、多部門的互聯網公司,在開發產品時,設計資源往往是產品部門無法把控的,一枚寶貴的設計師,往往曾經跟過很多產品,總是被派來派去,而不是長期跟進某一個產品。因此,再如何苦口婆心的為團隊成員灌輸市場情況、產品定位、項目目標,也不可能形成合作過程中的默契感。沒有默契,就沒有產品歸屬感,只有流程管控和死板的執行。
如此工作框架下的設計師,其首要目標很難與產品發展保持一致,而是要為自己的設計作品照想,要讓這個產品中自己負責的設計部分,被他的主管認可、被主管的主管認可。這合情合理,天經地義。但是,他的主管,卻與我們的產品很少有交集。這就是苦逼的開始。
在這個時候,設計師必然希望每一個設計細節都能考慮周全、設計完美,幾乎希望摒除一切不好的設計,以在其老大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假如眼前這位設計師,沒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強大能力和視野,則極有可能會被這種追求完美的設計思想所拖累,讓一些設計細節走了樣。
設計師挖空心思,拿出一份自認為近乎完美的作品,並苦口婆心說服所有人相信並執行,即使隱約感覺到不對,但乍看似乎完美無缺。推進到開發或上線測試階段,真正的問題從走樣的“完美設計”當中滲透出來,淋傷的則是產品計劃,傻眼了。重新改、重新寫代碼、推遲發布。
這種過度設計,不止傷害團隊和產品,還會浪費時間:
• 挖空心思的追求完美,比常規思路的設計,多耗時3天。
• 產品與設計師一起確認設計細節,在“非預想的設計細節”方面博弈一番,產品說“我沒見到過這種設計”“開發和維護成本大,浪費時間啊”,設計說“這種體驗確實是更好的”“那個競品的模式真的很惡心”,多耗時1天,並且徒增設計師、產品的挫折感。
• 開發非系統默認的精致設計細節,多耗時3天。
1周,就這麼浪費了。就是這樣。
原因2:一味的滿足需求
研究用戶需求時很容易陷進去,然後被非理性所控制,假如自己沒有足夠的經驗,而身邊又沒有靠譜的人提醒,就會有一堆本來不是需求的需求,成為開發任務,所以才有了後來濫大街的一句口號“產品減法”。最苦逼的是技術:“辛苦寫好的代碼,說減就減,TMD的當初都干嘛去了,一群SB!”我往往都隨聲附和,暗罵一聲自己。。
以下兩種常見的情況,會導致“過度滿足用戶需求”的問題:
一是對用戶聲音缺乏篩選。用戶不是產品人員,其在使用產品時,提出的問題、表現出的困惑,一定是偏自我的感性意見。“我不認識這個按鈕啥意思!”“我感覺全部展示出來才好看!”“這個功能特別不方便!”
二是對需求研究無法保持理性。“假如自己給自己評論會怎麼樣”“要告訴用戶不能這樣做啊,直接砍斷不好吧”“用戶想這樣,然後在那樣,然後在這樣,就會出現困惑了呢!”“直接把入口鋪出來,這樣才最方便!”
總之,當在理解用戶需求時,如果不能以一種正常、理性的心態推演使用場景,很容易被上面這種問題帶到溝裡,最終導致過度設計。(身邊靠譜的產品人,多是理性起來不是人的射手座~~~呃)
功能以及交互上的過度設計,最終可以導致一系列後果:
1、浪費時間,延誤甚至失去市場機會!
2、在過度設計的博弈中自我耗損,傷害士氣!
3、過度設計的功能,看似華麗,卻無人問津,白搞了!
4、最可怕的問題:過度設計的細節,導致錯誤引導,培養了錯誤的用戶習慣,並且這一過程,不可逆!
第4個問題,有必要詳細描述一下:
• 假如只是一個功能入口,入口A比入口B更加便捷,用戶只會記住A,而忘記B。假如產品設計之初,希望用戶在途徑B時,享受更多的推薦或引導,那麼B的這種作用就發揮不出來。而這個時候,再想刪掉A,用戶會罵死產品。若想修改A,則是動框架,耗費成本。
• 假如是一套用戶使用流程,流程A比流程B更加舒適自然,但是如果沒有考慮到A和B對於整個用戶引導的差異,而草率的選擇了A,那麼這種用戶引導的差異,或許會導致產品定位的偏離。(近期某款雷聲很大的新產品,正是犯了此忌。)
如何減少過度設計的發生?只能對症下藥。
不要一味的追求體驗:
• 一是,讓產品設計師更多的向產品靠攏,增加默契感,形成產品歸屬感,在做事情的時候便可以有效的規避不信任的細節爭吵。
• 二是,改變不合理的“產品負責制和確認層級”機制,產品負責的歸產品。這樣才能在通篇考慮“市場、定位、時機、成本”的時候,做到相互信任和理解。只有讓產品橫空出世,整個產品組才能真正有所收獲,而不只是通過一個設計作品來增強自己的滿足感。實實在在的成功最重要。
面對需求,保持理性:
至於產品人,只能多犯錯多磨練,讓自己靠譜多一些。總之,在產品創意時不失感性,但在面對需求時應該保持理性。幸運的話,進入一個整體靠譜、左右權衡的經驗團隊,會讓自己的成長方向更正確。
最後,奉上一張小圖,偶見於某產品的動態首頁~參不透。
總之,希望自己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