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LBS是否有泡沫的爭論此起彼伏,尤其是對Color模式質疑,甚至傳出了國內某某基於Foursquare簽到模式的LBS公司要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毋庸置疑的是,LBS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基礎應用之一,LBS業務模式尚處於探索期。不管現在眾多的Foursquare、Color、Kuipp們的模式多麼不靠譜,其中有多少的泡沫成分,並不代表LBS本身沒有美好的未來,當然未來LBS的成功肯定不單純只依賴於簽到、彈性社交、問答等幾個簡單模式。
在LBS應用中,針對用戶行動軌跡的產品設計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對用戶的行動軌跡數據進行挖掘,可以衍生出眾多有趣的應用,想象一下美妙的應用場景:
這也是為何Apple、Google也對用戶行動軌跡感興趣的原因(iPhone、Android前一陣爆出的可記錄用戶行蹤軌跡)。當然所有美妙的應用場景是以不觸犯用戶隱私的前提下來談的。
目前對用戶行動軌跡記錄的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幾大類:
1)、基於獨立設備的GPS軌跡記錄儀及相關服務,此類設備所記錄的用戶軌跡是連續的。相關產品包括a-trip.com、foooooot.com 等
2)、基於智能手機客戶端的GPS記錄儀及相關服務,此類客戶端所記錄的用戶軌跡也是連貫的,相關的客戶端包括MotionX,Mapmyrun、RunKeeper、GPS Kit、Trip-journal、NIKE+GPS for iphone等
3)、基於智能手機客戶端的LBS應用,此類客戶端通過用戶簽到等操作將點串接成用戶軌跡,用戶軌跡並不是連貫的
關於用戶行動軌跡設計的一些思考:
行為的不連貫性、碎片化是大部分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特征。因此通過GPS記錄儀來連續記錄記錄用戶行動軌跡,並不是最佳的設計方式。主要原因有幾個:待機時間、用戶行為碎片化、行動軌跡必須有對應主題才能賦予意義。怎樣利用用戶碎片化的行動記錄來形成完整的行動軌跡是產品設計最需要考慮的。
碎片化的行為來形成行動軌跡,最核心問題實際上是怎樣用一個統一主題將這些碎片化的內容串接起來。這個統一主題可以是一段旅程、一段行程、一個話題、一個問題、一次活動等。設計時候可以遵循5W1H,素材可以包括微博、拍照、簽到、點評、投票、問答、往事(穿越時空)、當下熱點、周邊、話題等
計模式的角度來看,用戶軌跡設計應該有多種模式場景,例如旅行的軌跡、城市生活的軌跡、某次活動的軌跡等,不同類型的軌跡的需求場景及產品設計思路不盡相同。並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需要記錄用戶行動軌跡,但在一些應用中,用戶行動軌跡對於增強用戶粘性還是很有價值的,最佳的設計模式在哪兒?
關於用戶行動軌跡的產品設計,有空繼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