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tumblr是什麼
2. tumblr為什麼成功
3. tumblr是如何做到的
3.1 功能分析
3.2 界面分析
4. tumblr帶來的啟示
5. tumblr模式在中國的復制
1. tumblr是什麼
tumblr是microblog一種。
如果說iPad是介於傳統電腦和手機之間的產品,那麼tumblr則是介於blog和twitter之間的服務。相比twitter,它的功能更復雜、內容展示性更強、更加重視多媒體的應用。
自2007年底開通至今,tumblr共產生1750萬個博客、49.5億篇文章,日增文章數達2800萬。以下是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
2. tumblr為什麼成功
tumblr最終能否成為互聯網的一線服務現在言之尚早,但它已經募集到超過4000萬美元的投資(員工數在30人左右),目前保持加速增長,成為美國目前最熱門的新興服務之一。國內的寬途kuantu.com、點點diandian.com、推他tuita.com等copycat的紛紛跟進。其中點點網號稱獲得了包括創新工場在內的總計1000萬美元的投資。
它的成功因素簡單概括如下:
1、 雖然切入面狹窄,但准確滿足需求。
Blog過重、twitter過輕,tumblr剛好滿足其中的中間需求,他的互動性強於blog、個性化優於twitter,並且准確命中twitter不支持多媒體信息的弱點。
2、 迎合高端用戶,用內容帶動中低端用戶。
相比twitter,tumblr的功能門檻較高,但浏覽門檻很低。造成的結果是,通過專注於少數精英級的高質量內容生產者,從而獲得了大量的內容消費者。
(一般來說web2.0網站的內容生產者通常只占用戶總數的千分之幾,Youtube的貢獻者比率只有0.16%、Flickr是0.2%,Wikipedia的內容包括修改的也只有2%,如果只計算高質量內容生產者,比例會更低,反過來說,一個高質量內容的生產者背後,則是成千上萬的內容消費者。)
3、 高質量內容的完美呈現。
tumblr通過一系列產品手段,將高質量內容充分挖掘和呈現,讓優質內容充滿整個社區,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氛圍,形成內容生產者和優質內容反復強化的社區氣質。
如果以上說得過於抽象,不妨……
想想看我們用微博都做了些什麼~
說的少了沒人關注,說的多了被人取消關注
各種社會性話題被不斷轉發,數來數去自己其實沒有多少原創
關注的人越來越多,獲取的信息卻越來越單調
本來關注一個同行想要獲得行業信息,結果對方10句話裡有8句和自己無關
到處充斥著被不斷打碎的信息,想找到某一類毫無雜質的內容已經越來越難……
在tumblr上你會看到:
沒有人,全是豐富多彩的內容
你所關注的,並非是人,而是一個個主題博客,你甚至不知道維護博客的是人還是狗,當然也沒必要知道
標簽下的內容毫無雜質,可以不斷發現層出不窮的優質內容
多人協作的博客讓你猶如在查閱一個專業站點
網站給你推薦的內容永遠讓你愛不釋手,而非讓人不勝其煩的“你可能認識的人”
這就是tumblr。
3. tumblr是如何做到的
這裡只考慮產品因素。
3.1 功能分析
1、 對內容的多媒體支持
很長一段時間,twitter只支持單次最大140字符的文字和鏈接,這是twitter得以迅速成長的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也確實是一大不足(否則新版twitter不會著重強化多媒體內容)。tumblr不僅支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不限文字長度、不限圖片數量,甚至支持html。
形式
說明
Text
支持html,字數不限。
Photo
可上傳JPEG, GIF, PNG , BMP,單張10 MB,可用網址貼圖,可加注釋,不限數量。
Quote
引用一段名言,出處支持編輯器。
Link
提交一段包含連接的文字,類似於facebook的引言組件。
Chat
粘貼一段聊天記錄。
Audio
限制每天上傳一首,大小10MB,只支持mp3格式,也可用其他空間的網址貼音樂。
Video
提供視頻識別和頁內播放,也可單獨上傳。
2、 絢麗的博客模板
相比twitter用戶profile的千篇一律,tumblr的用戶博客頁面以平面雜志式的顯示方式和大幅圖片對用戶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英文放大了很好看- -)。tumblr提供的模板五花八門,自由設置的靈活度極高,遠在一般門戶博客服務之上,大到整個頁面的布局,小到一個按鈕的樣式均可自由設置,博客url也可隨時更改,tumblr全站界面一致性被踐踏得粉碎。對追求個性的挑剔用戶很友好,而這部分用戶往往代表了優質內容生產者。
此外,通過提供高級模板來獲取收入,這也是tumblr現在主要的盈利渠道。
豆瓣秀自然不是問題:
下面是著名藝術設計社區DA的tumblr官方主頁,純正手工打造:
3、 基於內容的浏覽
tumblr認為“內容”比“關系”更加重要,由此產生的內容呈現邏輯與twitter截然相反:通過follow人來獲取內容的方式被弱化、通過follow標簽來獲取內容的方式被加強,無數個標簽成為了tumblr上無數個垂直頻道,以此不斷進行發現、互動、再發現的良性循環。
twitter的標簽信息流隱藏在timeline的tab中,實際上只是關鍵字搜索結果的快捷鏈接,因此搜索結果中雜質較多、以時間排序導致優質內容難以過濾。
而tumblr訂閱標簽後可以看到標簽下內容的最新更新數,強化了標簽的地位;采用標簽規則而非搜索規則保證了內容的准確性;默認顯示editor推送的內容將優質內容良好呈現,屏蔽了低劣內容、以人工的方式彌補了tag的天然不足;弱化了時間性,甚至刻意隱藏內容的時間標記,進一步加強了與twitter式“新聞王道”、“地球脈搏”的差異化。
訂閱的標簽旁有最新更新數,內容與標簽精確匹配,這是twitter無法做到的:
4、 基於內容的互動
tumblr認為“內容”比“關系”更加重要,由此產生的互動與twitter迥然不同:follow數不再是關鍵,核心是你發布的內容被多少人“like”了。在tumblr上浏覽他人博客時,用戶甚至無法看到對方follow了哪些人,因為“like”才是tumlr的精髓。
“Like”和“reblog”是主要的交互方式。回復被隱藏在了內容的detailed頁面內。以like為主的“熱度”成為激勵用戶的主要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RT引發的馬太效應,讓內容趨於多樣化。
最多只能看到他人最新關注的人,總列表都沒有,人們對於“奧卡姆剃刀”總是知易行難,但tumblr做到了:
交互上只保留了like、reblog和對應的用戶列表,回復被隱藏到了文章的detailed頁面內,盡最大可能讓用戶對內容的消費焦點集中在“like”這個與內容相近的互動上:
5、 提供了幾近專業媒體需要的內容生產功能
tumblr的帳號與博客是一對多關系,即一個帳號可以建多個博客,還可以多人共同維護一個博客。
tumblr支持並鼓勵用戶為他人的博客投稿、提供了多人共同維護博客的功能,提供了如批量對內容進行標簽的增刪改查,批量刪除內容,批量修改發布時間,預覽、預設內容發布時間、保存草稿、注明版權方、僅自己可見、獨立標簽欄、為內容設置網址、是否允許用戶以照片進行回復等等。
這些功能對一般內容生產者會造成不便,但卻很受優質內容生產者尤其是專業人員的歡迎。
相比對follow列表的能砍則砍,內容發布的配套功能卻是毫不吝啬:
6、 以editor為中心進行優質內容的篩選呈現
官方會將持續發布高“熱度”(like與reblog)的用戶提升為editor。editor是tumblr探索頻道推薦標簽的民間管理人員,幫助篩選標簽下的優質內容。editor之間按照推薦內容獲得的用戶反饋(熱度的增長幅度)進行排名,持續推薦優質內容的editor會成為Top editor。如此推薦——反饋——推薦 循環往復的不斷疊加,讓tumblr的優質內容層出不窮。“熱度”的設計與editor的制度,是產品&運營一體的絕佳典范。
tumblr的explore頻道十分強大,是用戶發現內容的最主要途徑。看似web1.0式的站方編輯模式,實際是通過發動editor進行的規范化的web2.0式用戶協作編輯。內容以tag進行分組,再次強化tag的作用。推薦tag相當於一個個優質內容頻道,不僅可以按熱度反饋排序,還提供了趨勢柱狀圖表。右側則是對應tag的Top editor。
每個標簽都有若干editor,他們都是用戶:
3.2 界面分析
主要對Dashboard、explore和tag三個主要頁面的界面進行簡單介紹。
1、 Dashboard
用戶最常用到的頁面,簡潔大方,看似twitter copy但其實下了很大功夫,下面逐塊說明
內容發布欄:不同於twitter,點擊後進入專門的發布頁,也沒有向用戶拋出問題(what’s happening)。與盡可能把用戶留在首頁的twitter相比,tumblr在第一步就刻意給用戶留下了要浏覽不同頁面的潛意識。
文章區塊:隱藏了回復的目的是為了將用戶的焦點牢牢集中在“like”和“reblog”上,“notes”數不僅是主要激勵方式,同時也起到了類digg的作用;隱藏時間的目的是為了淡化內容的時效性,事實上tumblr上最流行的內容幾乎都是非時效性內容;標簽的重要性被重新喚醒。
標簽欄:沒有侵占用戶的主要焦點區域,但位置十分明顯,確保用戶不會錯過
Radar:一個小組件,用來為用戶推薦發現優質內容,用戶可以進行“follow”、“reblog”和“like”三種動作。與“互動後立即更新內容”的一般設計思路不同,這裡的的更新是定時的,用戶的操作與內容的展示沒有關聯,意圖很明顯:不希望給用戶造成負擔、不希望用戶將精力全部耗費在這個局部上,盡管它很出彩。
2、 Explore
優質內容的公共展示空間,用戶集中發現內容的主要渠道:
照片牆:向右滑動顯示,以標簽組織,通過計算標簽熱度,配合editor將優質內容篩選出來、
熱門標簽列表:不僅提供了冷熱排序,甚至提供了標簽最近時間內的活動趨勢圖
3、 Tag
比twitter的搜索結果豐富得多,且內容精准匹配。提供了該標簽下的推薦博客,默認的內容排序是由editor編輯產生的,也可以選擇自由浏覽。
右側則是editor的列表,editor推薦的內容獲得的正反饋越多,editor的等級就越高,最終實現多方共同受益。
由於editor通過人肉編輯,避免了tag的一些天然缺陷,比如說一張貓的照片,即使只打了“cat”一個tag,只要內容優質,editor也會將其推薦到“animals”的標簽頁中。
由於是人工編輯,因此冷門tag只有內容列表。
4. tumblr帶來的啟示
1、 tumblr的經驗
作為以內容為核心的生人社區,tumblr將內容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這三個內容生命周期的環節做到了極致,並且三個環節互為支撐、相互促進:
首先,內容的生產:對內容的篇幅、媒介不加限制,提供充分的配套發布功能,“解放了內容生產力”。
接著,內容的流通:以tag這一內容的屬性進行組織,按照熱度排序,保證優質內容充斥社區,形成了絕佳的社區氛圍,“提高了用戶生產內容的積極性”。
最後,內容的消費: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吸引用戶,圍繞熱度這一內容屬性進行互動,創建了editor制度,使得優質內容的回報最大化,避免了社區的水化,“發展了用戶的內容生產關系”。
2、 tumblr的特點
twitter與tumblr相比:
0、 首字母相同 - -|||
1、 twitter強調關系;tumblr強調內容
2、 twitter較輕;tumblr較重
3、 twitter個性化程度低;tumblr個性化程度高
4、 twitter長尾性較低;tumblr長尾性較高
5、 twitter服務於全網用戶;tumblr傾向於精英用戶
6、 twitter簡單、基礎,以文字為主;tumblr復雜、高端、多媒體
7、 twitter基本是公開性對等交流;tumblr可以存在非公開、並且普遍是非對等交流
8、 twitter互動性強,展示性弱;tumblr互動性弱,展示性強
9、 twitter的信息時效性強;tumblr的內容時效性弱 感性地說,如果價格twitter看作一個粗放型基礎應用,是一個碎片化的bbs集合的話 那麼tumblr更像一個碎片化的網站集合。
3、 Tumblr的未來
以上是twitter與tumblr的google trends圖。
可以看出,同為前期積累型產品,2007年誕生的twitter在2009年初迎來了近乎直線的跳躍發展拐點(達到百萬用戶用了2年,達到500萬用戶用了2.5年)。
而tumblr至今的發展都較為平緩,幾乎是勻速提升。
一般來說,以內容為核心的社區網站在2到3年間按照勻速發展,大致會有以下兩個結果:
A、3~5年後迎來爆發拐點。成功社區網站的典型特征,即是說,tumblr很可能在今年到明年實現爆發式增長。
B、始終平穩發展,達到天花板後緩慢衰落。大部分內容垂直網站的發展軌跡,如果是這樣的話,tumblr在2012年之後恐難有更大作為。
5. tumblr模式在中國的復制
以點點為例簡單說一下。
點點的創始人在社區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雖然表面上看點點網對tumblr進行了1:1的拷貝。但從目前來看,除了對多媒體的支持外(點點網去掉了引言和聊天記錄兩個內容類型,這一點應是出於本土化考慮),點點網並沒有命中tumblr最核心的一些要素。
首先,對內容為核心的體現度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tag的運用上。不過tag與漢字的特點天然不適配,導致tag在中國嚴重水土不服,用戶並沒有添加tag的習慣(創始人自己都很少去用)。這方面,點點網恐怕需要做一些創新,哪怕是用簡單粗暴的樹狀分類來代替tag。
其次,互動上沒有tumblr大膽弱化回復的勇氣。由於新浪微博及多年來BBS的使用習慣,將回復操作提到表面很可能會使用戶的焦點被大幅度分散,like操作反被邊緣化。Comment與like,後者更能夠精確篩選過濾內容,Comment對內容而言並非最佳的互動、消費方式。
最後,缺少editor制度。Editor與like緊密相關,是將優質內容篩選、營造社區氛圍的關鍵。顯性內容決定了社區氛圍,隨意浏覽即可發現,點點網上的內容質量遠遜於tumblr,用戶數少不是問題,網站創建時間不長也不是問題,這些都可以依靠兼職編輯或工作人員業余發力來彌補,這是重中之重。
此外,目前的點點在一些瑣碎的細節功能上也與tumblr相去甚遠,比如模板,連豆瓣秀都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