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息架構,其實我也不大懂,我就看過兩本中文翻譯書和一本很學術的中文書,我一直認為信息架構是數據結構的另外一種叫法。
結合Tony的信息架構掃盲貼,我也扯扯信息架構的東西:(順序可能不妥,請見諒)
暫時想扯這麼多,以後再補充。
寫幾篇關於信息架構的文章,系統地輸出我理解的信息架構。
發了一篇關於招信息架構實習生的博客,收到不少簡歷。
但談起信息架構,多數不了解,稍微了解的扯了很多很偏的東西。
隨手搜索了一下,我發現了原因:
1 《web信息架構》這本書太概念,太學術。多數人不知道如何指導實踐。
2 有人綁架了“信息架構”這個詞,拿出去唬人,內容都是皮毛或者是根本和信息架構不沾邊的東西。
另外一個理由是,《web信息架構》06年出第一版,而這本書的最早版本是1998年,而真正的理論形成,我的推測還要往前推很多年,基本上可以推測是“信息”遇到“數字化”的年代,那個年代成就了很多科技公司。
我知道國外關於IA是有專門的職位的,並且有的組織是專門研究這個領域,包括很多大學教授、各大公司的用戶體驗工作者。說實話,我沒有太多地關注具體內容,但我覺得,我們把老外十幾年前的理論奉為圭臬,而信息架構是設計領域非常底層的事情,它會隨著技術和產品的變化而變化,中國網站的設計為什麼鮮有創新,我相信在這個層面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技術開源,讓國內的技術水平很容易和國際接軌。
設計也需要開源,但相對更難。
國內設計行業線下聚會越來越多,但真正理念和思想上的碰撞卻越來越少。
設計領域的文章越來越多,但能深入骨髓的文章越來越少。
信息架構這個領域,我也算不上專家,本想通過實踐多沉澱一些干貨,再做體系化的輸出。
但看到關於如此多對於信息架構的誤讀,就算順手把肚子裡面的東西掏出來拋磚引玉吧。
(這系列的文章只允許“有價值”的評論,我根據心情刪除)
1. 關於信息領域的產生、消費的結構化設計。
2. 這是一門學科:通過組織和標記信息來解決網站、企業內網、在線社區、軟件領域的可尋性和可用性。
3. 這是一個專注於實踐探索出一定規則的新興領域:數字化領域的設計和架構。
這是Wikipedia上對信息架構的定義中的一個版本,這個定義是狹義地針對數字市場,而沒有包括傳統行業(圖書館、超市、庫房等)。
上面的定義太學術,需要舉些例子來剝開概念的外衣。
“通俗一點的講,信息架構就是合理的組織信息的展現形式” 這是目前百度百科關於信息架構的一句話,這個描述顯然是太通俗了,展現形式是信息架構最膚淺的一層。功能的組織,和信息的組織,是兩個層面的事情。
有些朋友可能讀過那本書,裡面通篇關於詞表的東西理解不透徹,後面好不容易有幾頁是關於導航設計的,哥們就以為看到精髓了,並且思維發散到其他設計領域去了。(說實話,早幾年自己也干過這類事情,所以特別不敢輕易寫博客)
比如,我曾經說,支付寶就談不上信息架構,用戶使用支付寶,是完成任務,主要的是人和系統的交互。
說實話,這個說法顯然不精確,比如每一單交易其實都是一則信息,這則信息不管是對用戶還是支付寶,都有被索引的價值。
但你知道我想表達什麼?
如果你在支付寶、團購、甚至是新聞網站、微博、社交網站工作,都別談什麼信息架構,它不能深入指導你做設計。
1 一個海量的信息庫。
2 用戶訪問網站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
3 信息的時效性不是短暫性。
找商品、找餐館、找房子、找汽車、找工作、找對象…涉及用戶衣食住行。
書、電影、音樂…涉及人們的精神生活。
雖然搜索引擎的崛起,解決了用戶絕大多數“找”的需求,但顯然,信息緯度的多樣性,以及人和信息的關系,是純粹的搜索引擎不能觸足到的領域。早期搜索引擎是對信息粗放的理解和建立關系。
你現在想想,你有多少“找”的需求,不是通過google和百度?為什麼呢?
要抬槓地說,所有的網站基本上都需要向用戶傳遞信息,有信息就需要組織。
所以,我要舉出沒有網站需要信息架構的例子不太現實。我只能告訴你,這個知識領域能幫助到你多少?
如果你的網站是基於信息的,那麼一個信息架構師的位置是必須的,這個人甚至可以不通交互。交互設計恰恰是信息架構的一個對立領域。交互設計解決的是人和系統之間的對話。信息架構是梳理信息系統本身。
國內網站如果說沒人關注信息架構也有點過於悲觀。要不然不會出現那麼多垂直的可以脫離百度的入口。我的猜測是“高手在民間”。比如房產領域的搜房、安居客,汽車類網站,婚戀類網站,大眾點評,去哪兒…他們在公司也許叫“編輯”、“產品經理”,這些人也許完全不談什麼“信息架構”,他們是每個垂直領域的專家,通曉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信息規則和用戶需求,他們在行使“信息架構師”的職能。相比像我這種張口閉口吞吐專業名詞的設計師來說,他們要務實許多。
但我始終覺得,信息架構的是有規律可尋的,靠譜的架構師可以游走於各種信息庫,用少繞彎路的辦法解決很多疑難雜症。這裡面的規律會在後面的文章裡面講到,如果有自認為在我說的信息架構范圍內的“編輯”、“產品經理”,你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和我交流。
這是算法工程師經常拿來教育新人和外行的話。
這裡的數據,比信息的范圍更廣,但這裡有很多是相通的,比如:
你有10本書,要向用戶推薦,最快的辦法當然是人肉推薦,要算法搞毛?
只有說你有10W本書,人肉沒法推薦,才需要找算法,那算法說需要數據,數據不是指的這10W本書,而是可被計算權重的根據。
而怎麼才能有豐富的數據?只有這10W本書的信息庫,組織得足夠清晰,關系明確,結合用戶訪問和反饋的信息,算法才有發揮的空間。
在互聯網、鼓吹的“雲”時代裡,信息和人的關系已經基本同步,而《web信息架構》的體系,顯然缺乏考慮人實時對系統的影響,但這些影響不是交互,而是UGC,用戶隨時會貢獻新的內容,你的內容體系是否能包容各種不同人的想法和思維習慣,並且能把這些內容通過規則而建立合適的索引方式。
在用戶對內容參與深入,甚至很多網站自己根本沒有內容,全部用戶貢獻。信息架構的要考慮的問題,自然要更多一些。
1 寫這篇文章,我基本沒有考慮可讀性,很多該加鏈接的地方也不想加。算是草稿,會隨時修正,刪除廢話什麼的。
2 我會在合適的機會整理成PPT,預計會在下月北京UCD書友會試講,但也可能跳票。
3 我本不是一個純粹的人,轉載請拷貝走我的廣告:下廚房(這是我的創業項目,信息架構是這個項目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