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設計的過程,是思大於行的過程。一個有價值的設計,不是設計多麼華麗、多麼創新就有多麼成功,那些優秀的設計師都會知道他為什麼去做這樣一款設計,他的設計本質價值是什麼。互聯網產品或者手機產品更是如此,設計師要知道你的產品要解決一個什麼核心問題,然後再提出一個足夠優雅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解決用戶的“痛點”問題,給予用戶最貼心的設計。
在我剛開始做設計的時候,就很喜歡在一些細節之處增加復雜的動畫效果,來彰顯設計的標新立異,但是殊不知,每個動畫都是有它的意義所在的,或者是減少操作的等待感,或者是讓過渡變得平滑圓潤,或者是提供有效的反饋,而我想增加的復雜動畫,不過是為了設計而設計,這樣增加開發成本又沒有意義的設計,多半是被拍死在萌芽狀態的。
至於橫屏策略,我遭遇過設計上的bad case,在掌上百度Android版設計之初,完全沒有考慮到橫屏模式,首頁4×4的快捷入口,如果到橫屏模式只是簡單的拉伸適配的話,橫屏模式下的4×4導致了空間的浪費,且快捷入口的收起按鈕已經在屏幕之外了。工程師到開發階段,才來問我,於是最後江湖救急,橫屏模式下采用重排而不是拉伸的策略,那麼大概一行顯示6個,3行就顯示下了,不過由於快捷入口最多16個,第三行只能顯示4個了,總之就是玩了一次不對稱美,非常失敗。之後的每次設計,都會在以豎屏為主的情況下,預先設想橫屏方案,這裡有一些經驗跟大家分享。
做這個設計之前,讓我們想搞清楚用戶的動機。用戶為什麼會翻轉手機?如果是一個正在輸入地址的用戶,他橫過屏幕,很可能是為了讓程序展現出更大的輸入空間,以便於更高效的完成輸入任務;如果是一個正在閱讀新聞的用戶,他橫過屏幕,很可能是為了在一屏內看到更大的字體,或者更多的內容,總之一定是為了讓閱讀體驗變得更好;如果是一個正在玩游戲的用戶,他橫過屏幕,很可能是為了兩只手來協同操作游戲內容,達到沉浸式游戲的使用狀態;如果是一個正在看視頻的用戶,他橫過屏幕,目的無非是以更符合比例的方式浏覽視頻,在有限的屏幕內看到更大的視頻顯示區域;如果是一個正在進行圖片浏覽的用戶,他橫過屏幕,目的一定是看到更大畫幅的圖片,體驗更加專注的圖片浏覽模式;如果是一個正在錄音的用戶,那麼他橫過屏幕(或者翻轉屏幕),很可能是為了離麥克風更近一些,讓聲音被更清晰的錄制下來。不同的使用場景,用戶對橫屏模式的預期是有所差異的,如果你所提供的橫屏模式,不能在特定情況下給予用戶他所預期的體驗,那麼不如不要提供橫屏模式。
那麼,總結起來就是:
1. 游戲類——沉浸式體驗
2. 閱讀類——更大字體
3. 輸入類——更方便的輸入
4. 視頻類——更合適的比例
5. 圖片類——更大的畫幅
6. 語音類——離麥克風更近
可以發現,用戶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不同的應用類型下,對橫屏的預期還是有所不同的,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橫屏模式大部分情況要麼是為了彌補豎屏的不足——字體小、鍵盤小、畫幅比例不合適,要麼是用戶希望橫屏模式下能提供更華麗更花哨的感官體驗,總之從豎屏到橫屏的征途,並非那麼易如翻掌的。
拉伸適配:
首屏界面:
啟動界面(Dashboard)
一個簡單介紹應用程序的界面,顯示主要功能和內容更新(A quick intro to an app, revealing capabilities and proactively highlighting new content)
布局重排:
簡單重排:
2.視頻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