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推了這篇文章,《來自平凡生活的用戶體驗設計啟示》,寫得挺好。從生活中抽象出這樣的理論其實還是挺不容易的。感謝下作者。不過終究覺得看這類文章有點膩。
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用戶體驗這一行總覺得有點理想?為什麼我們的理論,看起來總是那麼不可撼動,但實際操作卻不能如願,或遇重重困難呢?這種問題,我是想不出來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在Group裡就隨便掰了幾點:
1、先說文章中第一個case,咖啡機的擺設。實際上來說,辦公室的主要作用,就是辦公,所有的體驗,應以辦公為主,然後再優化咖啡機這樣的東西;如果優化不了,可以捨棄。作者很明顯沒讓我們看到辦公室的客觀功用或陳列,沒在具體的環境下討論理論,可以是正確的,但做起來或許就不行。
2、再說那個火車站的。實際上,這種大屏幕的體驗由來已久,包括機場航班也是這樣的,因為信息量實在太巨大了,你讓運營實體(機場、火車站)照顧哪位顧客?而且作者不知道體驗過多少火車站,我的經驗是,在碩大的屏幕裡找到一條信息不用2分鐘。排隊問題,不屬於體驗問題,屬於體制問題。任何的優化,都要受限於體制之下。試想一下為什麼門戶的概念還能存在於中國互聯網之下,而且愈演愈烈?大概是網民是不拒絕接受海量信息的,只是,你得提供個更好的推薦或搜索機制給我。
3、至於後兩個Case,比較通用,就是留住用戶、讓用戶盡量減少思考。實際上,每種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用戶,搶劫的那個例子舉得很極端,盡管理論是行得通的。比如,銀行系統的體驗,很多人抱怨,但我認為,能給我安全感就夠了,操作麻煩點,可以接受,畢竟登錄銀行不是登錄QQ,沒那麼頻繁。至於銀行沒有提供給Mac等先進的終端以方便,那是因為你是少數。少數服從多數的道理,明白不。從開發的成本來看,我們外界永遠只是旁觀者。——林林總總,我想說的是,也許體驗的推動,會有很現實的阻力。
4、互聯網是扁平的,而且我們要致力於將其扁平化。這也是個“用戶體驗”絕佳的場所。它對於傳統行業來講,其實蠻簡單的。舉個例子,你若是一個播放器的產品經理,你可能很快能做出來,體驗或許能達到極致;但你若是一條馬路的產品經理,就算你是工程和建材界的精英,但若你不能上天入地地處理好各類關系(比如領導不爽的時候,你要有帶他去東莞的能力…),你是搞不出一條馬路的。這個時候,還說什麼體驗問題,可能就是扯淡了。
5、理論抽象要有,現實生活中觀察這些體驗的能力也要有。但是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就會棄這些理論於不顧,也是正常。
當然我也不知道理論離現實有多遠,總之在門戶幾年,大概是我被洗腦了吧,我覺得是很遠。真的要去眾多悶頭賺錢的垂直領域查探一番,會發現,用戶體驗,其實互聯網呈現為最輕,如果糾纏在單一界面上,做做優化是可以,但推進改革卻是相當困難。
比如,類似中移動、華為這類公司,傳統慣性的力量,還會存在好長一段時間,這樣的環境下,你怎麼罵用戶體驗差,都像是站直了腰從門外看的門外漢。只有他們知道自己的客戶(注意是客戶,不是用戶)需要什麼,他們嚴重的用戶體驗,跟你眼中的用戶體驗不一樣。
用戶體驗還要涉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成本。為什麼產品界的純理論用到了現實總覺得不是那麼好使,或者行進困難?是因為一個行業的資本流動的過程,不是單純一個扁平的網頁可以擔當或解釋得起的,尤其是現階段互聯網跟傳統行業結合得越來越緊的時候。
所以我們作為產品經理,若沒有根據商業、行業或社會法則去實施用戶體驗的話,那用戶體驗永遠都是無聊的雕蟲小技。
文章
文章來源:http://xingzil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