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不同階段會使用到不同的用戶研究方法。比如,在產品正式發布之前,通常會進行可用性測試。可用性測試,是指讓一群有代表性的用戶嘗試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同時觀察員和開發人員在一旁觀察、聆聽、記錄。該產品可能是一個網站、軟件,或其他任何產品,它可能已經做好,也可能尚未成型。
對於一個典型的可用行測試,我們可以:
1. 通過觀察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發現產品的可用性問題
2. 從測試參與者的表現收集定量數據
3. 確定該產品的用戶滿意度
但是,由於用戶會被請到公司的體驗室進行測試,陌生的地方和任務式的測試方式,往往會給用戶造成陌生、不自在的感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們的心情,也許就像圖中一樣:
也許用戶不會將緊張、不安的情緒表露出來,但是如果在測試中任務無法完成,用戶會更可能將問題歸咎於自己,而不是產品的缺點。為了讓用戶盡可能快的進入測試狀態,主動發現和報告問題,給出更有價值的反饋意見,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快速解除用戶的心理防備。
環境准備
在用戶到來之前,可以做一些准備工作:比如,將體驗室布置得溫馨一些,讓用戶有在家裡的感覺;桌上准備些水、小零食之類,可以請剛剛趕到的用戶先喝點水,休息一下。
熱身
就像運動之前需要進行熱身活動調動身體的能量一樣,可用性測試之前也需要熱身,主持人需要熟悉用戶,並盡力調動用戶的積極性。
可以從用戶的基本情況開始,引入到使用習慣,多讓用戶回憶起自己平時的使用場景。這個過程中盡量使用口語化的對話,比如“您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平時使用過哪些類似的軟件?”“在使用的時候,有沒有出現過一些問題?”等等。
在詢問和對話的過程中,一方面主持人可以對用戶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用戶開始跟主持人交流,有助於緩解、消除陌生感。“話匣子”一打開,用戶就容易將想法表達出來,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有助於主持人追問用戶的行為和思路。
觀察
在測試開始後,主持人除了主導測試的進行,還要隨時注意用戶的表情、肢體動作和言論。
比如:當用戶不停的皺眉、咬唇時,表示他們對操作沒有信心;當用戶瞪大眼睛查看時,表示他們對界面存在困惑等等。同樣,用戶會有多種表情、動作表明他們的緊張,比如每完成一個動作就立刻把鼠標松開,等待下一步指令;在操作過程中不時偏過臉來看主持人的表情,或不時詢問主持人自己操作是否正確;反復說自己對操作不熟悉,可能完不成任務等等。
提示這不是在考用戶
用戶面對著設備和主持人,做著任務測試,很容易在心理上將其與考試、考察等詞匯關聯起來,並且產生緊張的情緒。這時,主持人要做的是盡量向用戶提示:我們請你來,不是為了考你,而是請你來幫助我們找出產品中的問題。在用語上,盡量避免使用“請您來進行測試”這樣的字眼,改為“請您來體驗一下我們的產品”會使用戶更容易接受、更放松,有助於快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關系。
提示的次數因用戶心理素質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對於比較開朗、願意交流、本來就不緊張的用戶,在測試剛開始的時候,請用戶盡可能按照自己平常的狀態使用就可以了。對於比較拘謹的用戶,除了測試開始時的提示,還要隨時注意用戶的情緒,隨時幫助他們舒緩心理壓力。比如當用戶在測試過程中第一次出現問題,表現得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可以請用戶放松,向他們說明這是我們產品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而不是用戶的問題。或者當用戶因為不能完成任務而有挫敗感的時候,請用戶不要把責任歸咎於自己,強調這是產品本身的問題。
及時鼓勵
在測試過程中,如果用戶給出好的意見和建議,應當及時鼓勵誇獎,讓用戶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認同。如果用戶在給出意見的時候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應當鼓勵用戶大膽得講出來,即使給出的意見並沒有什麼新意,我們也應該對用戶表示感謝,強調這些意見給了我們改進的機會。
用戶的心理防備逐漸解除,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故意吊起用戶的好奇心,使用戶想知道、想了解我們的產品是如何實現功能的,從而在測試時能更專注。
復述用戶的話
用戶對產品的專業術語知道的有限,所以不知道的名詞都會用自己常用的詞語指代。這時,主持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用戶所表達的意思,當然,也不能憑空猜測用戶的意思。為了驗證,主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復述一遍用戶的話,如果用戶表示贊同,就代表理解正確;如果用戶不贊同,通常都會再重復一遍,並且敘述地更清楚明了。
需要注意的是,復述最好還是使用用戶熟悉的詞語,避免使用專業名詞,更不要試圖糾正用戶的語句,否則容易讓用戶感到自己說錯話,會更加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打開的“話匣子”有可能因此關閉。
綜上所述,測試之前應當充分熱身,測試中時刻照顧到用戶的情緒,給出積極引導和及時反饋,才能迅速與用戶建立起良好的相互關系。最後,當用戶離開體驗室的時候,感覺會是輕松舒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