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笑話:某富翁想要娶老婆,有三個人選,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請她們把房間裝滿。第一個女孩買了很多棉花,裝滿房間的1/2。第二個女孩買了很多氣球,裝滿房間3/4。第三個女孩買了蠟燭,讓光線充滿房間。 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好笑嗎?有人在圍脖上轉載,並在最後加了一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解用戶操蛋的真實需求非常重要。
做產品需求分析的各位作何感想?
最痛苦的不是需求復雜,不是需求太多,而是你辛辛苦苦忙碌半天,最後發現,做出來的東西不是客戶實際想要的。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無非兩種,一種是用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你沒弄清;另一種是用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第一種其實相對好辦,改進自己是容易的。重新溝通,深入挖掘,重作分析。
第二種就不好辦了。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前幾個月一直在用一款桌面監控軟件Rainmeter來美化桌面效果,增強桌面功能。這款軟件通過第三方資源和插件能在桌面上提供多種功能。當時本著嘗新鮮的精神,折騰了幾天,添加了天氣預報,時鐘,網絡狀態,內存硬盤CPU監測,RSS閱讀,程序快速打開等功能,並且精心布局,牆紙也換了,最終做出了個自認為外表光鮮、功能強大的DIY定制版,興奮不已。然而,新鮮勁很快過去,逐漸開始真正使用這款軟件來滿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時,發現用起來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好。
何解?
通過對自己幾個月來的使用經歷進行分析,發現使用的不滿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影響開機速度,加載過慢。這是由於插件過多的緣故。
2.插件的使用率較低,部分插件基本就沒用過。
3.通過使用,發現對程序和文件夾快捷調用的需求非常強烈,使用次數占使用這款軟件所有功能次數的90%以上,而偏偏插件對這功能的實現效果並不突出。
通過分析不滿意的幾個方面,進一步思考,發現產生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1.使用這款軟件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明確,只是覺得新鮮,功能強大,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有需求,使用他肯定能滿足,使得需求具有盲目性。這就導致安裝過多不需要的插件,使得開機變慢。功能多余。
2.隨著實際使用才發現了我真正需要的功能,偏偏是這款軟件的軟肋,需求無法被滿足。
最終,我放棄了Rainmeter,轉而使用RocketDock,一款快捷工具欄軟件,滿足對程序和文件夾快捷調用的需求。到目前為止,用得挺順手,不占用過多資源,沒有對我來說無用的功能,符合我的習慣,很好的滿足了我的使用需求。
從我自己的例子可以看出,了解操蛋的真實用戶需求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我是需求產生者,同時也是需求滿足者,卻無法很輕松的滿足自己的需求,對需求無法清晰准確的把握,這一點是很值得人們注意的。
最後總結兩點感悟:
1.要警惕初始用戶需求,其往往只是靈光一現的想法,需求的產生具有隨意性,其可靠性和穩定性往往值得懷疑。
2.用戶的需求是會隨著產品使用的深入而不斷被檢驗的,去偽存真,要依靠有效的用戶反饋才能把握真實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