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洛洛文章簡介:設計中的文字使用.
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字已經擺脫了在紙張上,版面上的簡單呈現模式,當下的數碼產品中有著更為豐富的應用。
大家都知道,界面效果雖然日趨擬物化和平面化,但現在往往很多細節還是脫離不了文字的顯示,手機終端屏幕的限制和用戶的學習成本也更深一步的決定了文字的不可缺少。
只是在界面設計中,這些文字更加具有邏輯性,和類別性,看似與界面融為一體,實則有更多的考量標准,不單單是一個效果。自然界中任何一種景觀奇跡也是有著他自己的科學規律。作為終端視覺設計師,也要對終端的文字規律作一定的梳理,這樣才會從內涵上真正的提升設計品質,對用戶更加體貼。
設計離不開生活,從生活中提煉總是淺顯易懂,我們先看看生活中的文字:
1.幾點?表盤數字
2.什麼菜?菜譜
3.怎麼走?路標
4.多少錢?價格
5.啥內容?報刊書籍
由上面我們便可以把生活中的文字劃分四個類別
A指示性的:路標,表【對人的行為有明確的指導提示】
B名稱性的:菜譜,文章標題【對你所需要的或了解的事物做一個名稱】
C評價性的:價格,好,壞【物品的一種屬性】
D內容性的:書籍,報刊【偏內容的記錄】
雖然我們如此區分類別,但他們之間還是有交叉的,不同情境可能就不同。舉個例子說,對一篇文章的評論,從自身角度講它是內容性的,可針對文章它又是評價性的。由此可見,文字的相對性也是必須考慮。
以上說了那麼多,其實終端界面中的文字同樣可以這樣劃分【當屏幕空間有限,降低學習成本,文字是最好的應用】比如symbian v3的手機軟件管理,之前制作就有較多這方面的考慮:
指示性的:確定,返回,安裝,退出,類似於超鏈接的查看…
名稱性的:軟件名稱,列表…
評價性的:文章評價,用戶級別…
內容性的:軟件詳情,常見問題,評價正文…
可見,在一個客戶端軟件的生態系統裡,這幾個類別是必需的。
我們在設計中一定要注意文字是處在同一個視覺系統裡,功能性的不一樣,對顏色,字體,都會有著一定意義的區別。他自身的邏輯性要求不僅僅是好看。
從人的心理角度出發,整體可得出這樣一個邏輯關系:
指示性的要有一定的突出,一定要強於名稱性和評價性的文字
名稱性的往往采取常規正常浏覽,明確適中,清晰即可
評價性的則是在清晰的基礎上加一點對比
內容性的由於文字稍微偏多,所以在行距和背景搭配上要明了清晰。
可以得出整體邏輯強度:指示>名稱>評價>內容
整體的表現通常是靠文字的密集度和稀疏程度來表達,雖然【確定】,【返回】這類的色彩可能並沒有列表裡的名稱更厚重,但他一定是在寬松的環境,來形成他的視覺焦點.可以看出整體邏輯強度是通過交互排布來完成的,與人的使用密切相關。
那麼視覺設計要做的是在整體邏輯強度下,去實現特指功能的強度區分,比如在內容頁面裡,文字行距的運用則更為重要,使得內容更易閱讀,而弱化指示性的一些東西,使人可以專心的進行本頁所呈現重點的操作與浏覽。從視覺上講,當下首要進行的總是最重要的。又比如在一個列表頁裡,顯然列表的每一行的名稱更加重要,視覺上要強於【確定】【返回】這類指示性的文字。
這裡所說的視覺厚度,可以包括:色彩,文字大小,描粗與否,底部button或背景的強度等,都一定意義影響我們使用的心情。
以上兩個方法,我覺得是在判斷完成移動終端文字邏輯強度的情況下,設計者有效處理好文字之間關系的必要方法,用來提高設計的品質。字與界面能否在效果上融為一體,我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兩點是否處理的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