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不敢說我就會思考了,只是最近的一些感悟,拿出來跟大家探討和分享而已。
當然,設計師的基礎功課是會擺東西且擺的好看,這是再淺顯不過的。但我要說的思考不僅僅是只設計師要能考慮為什麼要這樣擺,擺出來觀眾能否接受,而更多的是我們為什麼要擺這些東西,目的是什麼,能不能有別的方式,追述本源。
情況往往是這樣的:
視覺設計師:設計稿被批說很難看,我都是按照原型圖做的啊
交互設計師:我把產品文檔中的功能、流程都順利的實現了,且比較合理吧
產品設計師:哭了。。。
還有一種情況:
產品設計師:這個功能很重要,希望用戶能明白且覺得有意思
交互設計師:我的原型圖把這個功能的來龍去脈都寫清楚了啊,視覺設計師你發揮吧,這裡需要設計一下
視覺設計師:我的設計稿又被要求反攻了,到底要做成什麼樣啊?
這裡其實提到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思考的結果,一種的沒有共同創造的結果
很多大公司組織結構很復雜,每個人都負責自己流水線上的那一塊方寸地,每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只需負責自己這一段的事情,按照規矩,接上游的結果完整的實現自己的部分即可。殊不知這種方式對設計師來說是自殺式的行為。如果以這種態度來對待設計,那其實稱不上設計師,充其量是個美化技師而已。
別把自己當成某個特定的身份對你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在需求被實現之前,你應該既是產品設計師,又是交互設計師,還得是視覺設計師,你需要同時擁有這三種意識去處理事情。大家是在一起創造,而不是單純的完成工作。
所以,多去參加產品方案會、交互方案會,拿到原型圖或者產品文檔別急著動手,想想為什麼產品這麼考慮、交互原型這麼設計,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案了嗎?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來表現?整件事輕的來龍去脈是什麼?用戶將要怎麼接受我做出來的這個東西?把自己當一個混合體來看待。
每個人應該都是創造這個生命的一員,而不是完成這項工作的其中一個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