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日志談了對新版Discuz!X的質疑。聯想到戴志康在《Discuz!X產品設計點滴分享》說的那段話
SNS Portal BBS 這三個分別在中國起始於2009、1999和1997年的應用,從年齡上就不一樣,積累下來的無論對與錯的用戶習慣更是千差萬別,談及融合,談何容易!生硬整合的結果,就如同客廳裡鋪著70年代的水磨石地板,配一個21世紀豪華雙開門冰箱,外加一套意大利餐桌,桌上還放著兩根油條那麼奇怪。並不是東西不好,而為什麼放到一起就變得不倫不類呢?
我再來談談這段時間對社區的新理解。
門戶,是互聯網原始拓荒期的產物。它簡單直接地把人們需要上網的東西,一股腦全放到了網上。內容太多怎麼辦?沒關系,表格布局,每個主題一個豆腐塊。
互聯網普及之後,人們發現只用互聯網發些新聞實在是大材小用。每個人都有發表言論和別人交流討論的需要,於是論壇出現了。論壇讓網絡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
過了兩年,人們又發現,論壇雖然非常自由,適合討論,但並不適合記錄和展示。個人的文章,如果從論壇裡看混亂不堪。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相比新聞門戶更加私人化的應用,博客。博客更好地解決了人們展示自我的需求。每個人都可以像撰稿人一樣,在網站上發布看上去挺正式的文章。
在博客、論壇、新聞門戶野蠻生長了幾年之後,人們發現,互聯網上的信息已經嚴重過載,遠遠超出自己的閱讀能力。一個人可能關注論壇、門戶、博客,如果每天逐一去打看浏覽,查看是否有新內容,那將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於是就出現了聚合的需求。
首先出現的是技術解決方案:RSS。其實RSS在技術上確實是一個絕妙的思想。可惜它不夠平民化,不夠容易理解,始終沒有得到大面積普及。普通網民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聚合方案。
SNS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一方面,它以人際關系為核心,把線下真實的朋友關系數字化地搬到了網上,另一方面,它解決了互聯網上信息過於分散的難題,以及根據自己興趣定制閱讀內容的需求。
從信息本身的角度來講,傳統互聯網,內容發布在什麼地方,人就需要到什麼地方去看,而web2.0時代,發布內容和閱讀內容的地方可以完全分離。就比如說twitter,我網頁、手機、im上都可以發tweet,而別人卻是在自己的主頁聚合閱讀所有人的tweet。
其實,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注意力。一條信息的價值大小往往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能被多少人看到。
我維護的一個論壇,在我剛接手的時候發現,所有人都只在一個版面裡討論,雖然我按照內容歸類,把論壇分成了若干個版面,可是用戶仍然堅持把所有信息發到主版。我去把帖子移動到它應該所在的版面,用戶卻意見極大,好像我把他們的帖子刪了一樣。實際上邏輯很簡單,把帖子移動到一個沒人看的地方,這個帖子就跟不存在一樣。
論壇,仍然是按照內容的屬性進行分類討論的。人必須跟著內容分類走。而web2.0時代的社區(不僅僅是SNS),是讓內容跟著人走的。不管內容保存在怎樣幾角旮旯的地方,都能夠投遞到所有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人的手中。過去我每天需要四處搜尋信息,而現在我只要自己定制一次,然後每天等著信息來找我。
為什麼SNS社區中的用戶普遍比論壇、博客的用戶活躍?因為有更多的注意力,用戶明白在SNS社區中發布的內容,能被更多的人直接看到,而且這些人都是真正對此感興趣的人。
並不是說這個時代新聞門戶、論壇、博客已經過時了。事實上他們仍然很好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因為,門戶、論壇、博客是信息的最佳承載方式,相信他們會一直存在下去。
web2.0真正改變的,是閱讀方式,SNS和門戶、論壇、博客並不沖突。相反,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沒有門戶論壇博客提供一個理想的內容發布平台,SNS沒有內容可以閱讀。如果沒有SNS給門戶論壇博客帶去注意力,那麼他們也毫無影響力。
SNS和門戶論壇博客,應當是一邊司職閱讀,一邊司職發布。可是康盛創想今天發布的Discuz!X融合系統中,卻錯誤地把SNS和門戶論壇,放到了並列的位置上去。這種不假思索的生硬整合,完全背離了用戶的行為模式。
另一方面,國內的SNS網站一直試圖在自己的網站內部,直接提供論壇、博客的解決方案,但是我認為這種封閉的做法終究無法真正起到內容聚合的作用。
好在facebook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希望把整個互聯網的內容、關系,都和個人的facebook帳號關聯起來。我相信,那一定是SNS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