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當下網站分析中的十大誤區,共分兩篇來概述,以下是後五種誤區,上篇請查看此處
誤區六:Bounce Rate越高,頁面質量越糟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Bounce Rate(蹦失率)是用來衡量頁面質量的。一般而言,這是正確的,但卻不能說bounce rate高高在上就一定是頁面質量糟糕造成的。
首先,bounce rate並不只由頁面質量決定,同樣也受到流量質量的影響。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的頁面文案做的極具誘惑,但是訪問者卻全部都是不懂漢語的,你的landing page仍然會有很高的bounce rate。所以,不能總是一邊倒的責怪頁面本身有問題。
其次,有些landing page本身只有極少的訪問流量,例如,一個月只有10個訪問,其中6個立即離開了,60%的bounce rate並不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因此,看到高的bounce rate,我們需要同時分析兩個方面,我最常用的思維方法是:
1. 檢查匹配:網站流量來源的屬性是什麼?他們為什麼會來到你的網站上?網頁提供給他們的內容是什麼?這個,我想不需要任何網站分析工具,作為網站的所有者(站長)也都應該心裡有數。關於匹配問題,請大家參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常見的網站分析誤區(上)中的第二條。流量本身的屬性和登陸頁的內容不匹配的情況下,往往會有較高的bounce rate。
2. 檢查是否存在流量作弊。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品牌廣告主的網站上,而電子商務網站,一分流量一分金,若有作弊,就是嚴重問題。作弊流量是假的,比較低級的作弊流量,肯定會造成很高的bounce rate。網站分析是最好的糾出作弊的利器。曾經有好友提起他在流量作弊上的造詣,我很希望他能“重操舊業”,他攻我守,我們“一絕高下” 。
檢查流量作弊的常用方法是做流量來源的細分。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固定方法,作為我的殺手锏不敢貿然公布 。這個領域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哦!希望不要有人想要追殺我。
3. 檢查頁面。如果流量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他們確實都是你的目標人群,那沒什麼說的,檢查頁面質量吧。當然,如何檢查頁面,還是應該要講究方法。建議遵循下面的步驟:
頁面可能存在的任何技術問題,如載入緩慢,顯示不正常、程序和插件失效等等。
熱圖——用於發現訪問者潛在感興趣的點,以及你認為他們會感興趣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點。
訪問者需求分析——內部搜索分析、外部搜索分析、問卷(如4Q問卷)、鼠標軌跡,其實上面說的熱圖本身其實也是需求分析方法的一種。需求和頁面內容不匹配,bounce rate肯定高,說明頁面質量不佳。
Under-fold分析(under fold是指頁面中不能顯示在第一屏而需要拉動頁面才能顯示的內容,Omniture SiteCatalyst有一個很不錯的under fold數據報告)——是不是吸引人的內容沒有直接展現在相當部分訪問者的首屏?;
頁面上指導用戶的元素,尤其是Call To Action(號召用戶采取行動的元素,如請點擊注冊button)是否足夠友善?這個內容請參考我的另一個文章:常見的網站分析誤區(上)的第五點,和影響網站轉化率的10大誤區(下)的第六點。
現在,希望你能夠對bounce rate有一些更深入的理解。
誤區七:網站分析工具和廣告監測工具混淆
網站分析工具和廣告監測工具一般不會集中在一個工具身上,雖然我們國家的確有這樣的“合體”工具,但是總體而言,網站分析工具和廣告監測工具是“井水河水”,各有各的天地。
網站分析工具毋庸多言,Google Analytics,Omniture,WebTrends,CoreMetrics,XiTi等等,是監測網站內(On site)的訪問者行為的。此外,這些工具都提供一些通用的基本模型來展現監測到行為數據。
廣告監測工具,這裡指的是互聯網展示型的廣告監測工具,是用於監測廣告的展示(Impression)、點擊、廣告對應的cookie的數量(用於分析廣告展示和點擊的頻次),廣告所在的網站(publisher)等。典型的廣告監測工具如Google前幾年跟MicroSoft打官司之後仍然成功收購的DoubleClick、微軟的Atlas、免費的OpenX、以色列一家公司開發的Eyeblaster,中國人自己的Allyes和AdMaster等。
我的經驗是,網站分析工具重在監測後的分析,分析的難度較大;廣告監測工具重在弄清楚在線廣告的格式和相關概念(例如Ad Serving和Ad Tracking),並把這些概念轉化到工具的具體設置之中,總體來說不是很難,分析難度也不大。畢竟廣告上能夠做的互動遠遠小於一個網站上的互動。當然,Richmedia(富媒體)廣告也比較復雜,實施起來也需要很認真,但在我心目中,廣告監測工具與網站分析工具相比,後者其是屬於更“高端”的工具。
網站分析工具經常和廣告監測工具聯合(注意不是合體)。有些聯合是簡單的聯合,例如Google Analytics的UTM代碼實現的Link Tag,和Omniture的Saint工具;有些則是非常強大的系統整合,如Omniture提供的Genesis工具,可以跟諸如DoubleClick和Eyeblaser進行系統集成,把廣告監測工具的數據直接集成在網站分析工具中,這個工具還能跟企業的ERP、CRM、銷售管理系統等進行整合。
當然,如果我們從更廣義的角度理解網站分析,網站分析還需要用到的工具包括一些競爭情報的網站分析工具,例如Alexa,艾瑞的iUserTracker,國外著名的Compete.com,Google Trends for website,以及Google DoubleClick Ad Planner等等。
最後想要強調的是,廣告監測工具也能實現一部分網站流量監測功能,就是有多少廣告的點擊真正轉化為了頁面的page view。網站分析工具同樣可以監測廣告的曝光或是點擊,只要你理解了網站分析工具的工作原理,你就可以想辦法讓廣告載入的同時,也同時請求一個網站分析工具服務器上的1×1像素的圖片就行了,詳情請點擊:“雲”監測:垂直型的網站分析(Google Analytics For Taobao)。哲學上講,萬事沒有絕對,網站分析工具和廣告監測工具原來也是如此。
誤區八:選擇網站分析工具是進行網站分析的第一步
網站分析工具總是不斷被使用者所強調,這是正確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過,在你選擇一款網站分析工具之前,請稍等一下!
對業務的理解是進行網站分析的第一步。
例如,Aviva(不是Aviva中國),他們總是問我,請您告訴我我們應該監測什麼,我有時候很難回答。對於一家保險公司,相信他們比我更了解他們自己業務具有一些獨特性,例如Get a Quote和Retreive a Quote誰更重要——哪些網上的用戶行為對他們實際的生意更有意義。把Allianz(安聯保險)的方法直接搬過來未必有用。
如果你認清楚了你的生意的要點,那麼網站分析也就成功了一半,其他的都是技術問題了——網站分析師會找到這些業務要點對應的網站上的關鍵行為,然後針對這些關鍵行為選擇針對性的網站分析工具就行。網站上沒有什麼稀奇的東西,總有一款工具能滿足你的需要。而明白你真正需要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我看到一個房產在線網站就做的非常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真的是已經成功了一半。
提到工具,還想再啰嗦一下。我永遠強調,工具只是網站分析的開始,這就如同你在菜市場買了肉和菜,拿回家裡,那還不是中國美食。你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加工,才能做出令老婆孩子都滿意的菜肴。網站分析師是一個非常非常有前途的行業,尤其是在中國的互聯網營銷從粗放逐步步入精細的今天。過去,人們只關注投入營銷的錢和東西賣出去之後收到的錢,而今天,人們意識到,處於兩端之間的過程其實有很多可以人為促進或是控制的地方。賺5%是賺,賺10%也是賺,何必不多賺點兒呢?網站分析讓你能多賺點兒——當然,你需要一個靠譜的分析師,幫你分析和優化這個過程。工具給你的只是原材料,高手把它們做成精美菜肴。
誤區九:Direct Traffic就是直接流量
Direct Traffic(直接流量)是不錯的流量,一般而言,這些流量代表著那些對你的網站真正感興趣的人。Google Analytics能夠自動記錄直接流量,其他網站分析工具也都可以。
但是,千萬別以為這些流量真的就全部都是直接流量。對於Google Analytics而言:所有無法辨識到流量來源(referrer)的都被歸入了直接流量。在這方面,Omniture要更嚴謹,對於無法辨識來源的流量,它的表示是Direct或者unidentified流量,這樣避免了誤解。如果你使用GA監測流量來源,而且你花錢買了流量,但是又沒有給買的流量做好標記,就很可能會出現大量的Direct Traffic。這其實意味著你的流量來源分析基本無法進行,你也就因此無法再優化你的流量購買策略。所以,一定一定要保持你的Direct Traffic的純潔性。
誤區十:第三方cookie不如第一方cookie
Cookie是頁面標記法的網站分析所必需的,它是鏈接訪問者和分析工具的橋梁。Cookie有第三方cookie和第一方cookie之分,大家對二者的區別抓住一點就好,那就是第三方cookie是跨域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訪問者訪問了新浪,又訪問了搜狐,都還是被記錄為一個訪問者;而第一方cookie是不能跨域的,屬於新浪的cookie就只能屬於它,如果訪問者緊接著又訪問了搜狐,那麼這個第一方cookie是無法記錄到用戶訪問搜狐的行為的。
搞清楚了這一點,你就明白其實第三方cookie未必不如第一方cookie。第三方cookie的優點在於,能夠監測到跨網站訪問的行為,對於我們分析營銷效果的朋友而言,這個功能可謂是善莫大焉。第一方cookie就沒有那麼美妙了。
因此,我必須指出,第一方cookie在功能上絕對沒有第三方cookie強大,第三方cookie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那麼,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國外的專家們建議使用第一方cookie呢?原因無他,第三方cookie因為功能強大,也就在公眾中產生了侵犯隱私的憂慮。第一方cookie,因為只能記錄到一個網站內的訪客行為,受到的非議較少。所以,不少人把浏覽器設置了更高的安全級別,禁用了第三方cookie。
不過,在中國,有些事情可不是那麼回事,人們可沒有那麼在意隱私。所以,中國第三方cookie禁用的情況並不是那麼悲觀。你的網站訪問者支持cookie的情況如何?建議大家用JYC分析試試,這個工具不僅能夠分析到有多少人禁用了cookie(第一方和第三方),也能看到JavaScript被禁用的情況。欲知我的實驗詳情,請點擊:JavaScript和Cookie對GA的影響有多大?
好了,這一集又到了盡頭。不過這個系列還沒有結束,在下一集中,我將介紹其他的一些大家常問的問題:File Log是最精確的網站分析方法嗎?Time on site越長,Page depth越深,就是越好嗎?網站分析做個體(相比整體和抽樣而言)分析有意義嗎?對Recency的理解是什麼?如何在GA中設置過濾(可能做一個專門的專題)?如何進行網站分析的實施(以及一些基本原則)?哈,還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