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網站經常做產品設計,活動策劃,我發現運營,產品(PD),設計(UED)矛盾總是不可調和的樣子。燒包網一次簡單的廣告設計,最終導致運營覺得UED“江郎才盡”,覺得產品經理“形同虛設”,而UED覺得運營“變化多端“,這是為什麼?
一、我們先看看過程:
過程
一次廣告設計,做了4版,雖然每次都比上次好,但問題很多。
版一:
運營需求:760*100,flash動態設計,立即搶購按鈕重點突出,可以模擬鼠標小手式去點擊的動作;
WHY?1 需求方要重點突出“立即搶購”,UED變成了重點突出“品牌箱包”和“時間”;
2 需求方要3個產品陳列,UED因產品不好看不做羅列處理;
3 UED覺得品牌箱包放在左側更能突出“品牌箱包”的重點,做了布局修改;
結果:
頁面顏色雜亂,按鈕一堆,沒有重點。
版二:
運營方對UED的擅自修改非常生氣,提出了新的修改需求:
除要求堅持原稿需求外,又提出了修改意見:因文字太多,將“品牌箱包1元搶購第1季”改成“品牌箱包僅售1元”,因產品羅列太雜提出了圖片三幀播放。
這次UED學乖了,完全按運營需求做了,基本達到運營的需求,但運營又發現新問題了:左側文字還是太多,顯得雜亂,整個廣告很不協調,於是提出了第三版需求。
版三:
運營需求:將“品牌箱包“去掉,將圖片放中間。
UED心聲:我覺得簡直沒法構圖了.
雖然UED完全根據運營需求做了修改,但這時的UED已經淪為了“苦力“,甚至可以說是默默承屈辱的女孩!
版四:
運營方對版三還是不滿意,總是覺得廣告少了點什麼,也許運營方已經感覺到UED的心聲,也許已經無可奈何了,終於放棄對UED的騷擾,改找合作方修改,於是有了版四。
變化:1 對背景和用色等做了調整;
2 將“僅售1元”改成了“搶購價1元起”,突出了“1元”。
二:這是為什麼?
1 運營方需求不明確
多次修改都源於運營方的“無理要求”。文案,布局,重點無時不在改變;
2 UED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版1的用色,構圖表現的尤為明顯;
3 缺乏有效溝通
雙方缺乏溝通,UED有自己的想法不說,不是擅自修改就是默默承受;
4 產品經理在哪?
產品經理形同虛設,運營方實際上扮演了雙重角色:需求方和產品經理。
三 怎麼辦?
1 明確崗位職責
重點說PD/產品經理,給他下個簡單定義:負責產品的設計,收集運營需求,翻譯成工程師語言,並對整個產品負責的人。
運營是需求方,重點是向產品經理提供素材和要求,如本案例:尤其要將核心信息提供出來,即核心是為了表現“1元搶購”,而不是“立即搶購”(基本每個B2C廣告都有這個按鈕絕對不是核心);
產品經理要將獲得運營需求後進行分解,如要突出1元,為了表現“搶購”采用剩余時間的方式體現。。。。將這些信息整理成文案和“原型”:
根據產品經理的能力情況可能給的原型和說明並不一定會理想,但首選要明確,這些是產品經理的活而不是運營方。
2 優化設計流程
運營方 產品經理 UED UED 三方
提供素材和需求—-設計原型和文案—提供設計模型—提供演示版—定稿
如本例,需求是FLASH,每次修改都改FLASH,UED自然累的夠嗆,就是少了個步驟-設計模型,也就是本文用的圖片,如果圖片沒問題了再做FLASH,工作量就小很多。
3 有效溝通機制
以上的流程中很多步驟都需要溝通。運營和產品經理溝通需求,產品經理做出原型後跟運營確溝通(建議可以產品經理找運營和UED三方一起溝通),UED提供設計稿出來跟另兩方溝通…..事前的溝通做的好些,而不是等都設計好了再修改,就不會這麼麻煩。
4 合理的績效機制
本例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產品經理的形同虛設,為什麼?產品經理沒有績效機制。PD對產品的進度不關心,對產品的效果不關心,關心進度和效果的只有運營。所以PD應該又合理的績效機制,如和運營一樣背KPI,這樣PD和運營不再是“提需求”和“接需求”的甲方乙方關系,才會持續關注產品進度和效果,甚至會找運營要求提供產品執行後的數據分析。
產品設計的效果,也許三方的能力在其次,更重要的還是合理的流程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