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承認,今天網絡發展之迅速,信息流動速度之快、量之大,是我們不曾考慮過的,但現在它就真真切切地擺在我們面前。如何接納信息,怎麼處理、消化它們成了互聯網用戶要花精力去解決的大問題。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兒時長輩總是如是教導我們,但這條法則放在今天,未必有些跟不上節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把看到聽到的事情都一一記下,哪裡來得及;機械的記憶並不能幫你解決“組織”問題,學會如何管理信息才是王道(當然,這裡說的“組織”不是指Organization)。如果你已經能熟練地搜索引擎,這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你發現動態地使用關鍵字,可以更快地找到想要的信息。而關鍵字就是一種索引標記。
如果這麼說太抽象,那來想想你是如何為IM、SNS中好友進行分類的。首先考慮下為什麼要給他們分類?其次,怎麼分類?5-4-3-2-1,時間到!給好友分類是為了更快地在眾多聯系人中找到他,節省時間。在尋找聯系人的過程中,分類扮演了索引的角色,它是幫你完成定位的一條捷徑。再來說說我是如何分類的:我把所有聯系人按公司、學校進行劃分。剛參加工作時也曾按圈子把公司人分類,後來發現這麼分太泛泛,我得一直記得某個人是什麼角色,而相對來說,公司屬性更明顯且便於記憶。同學就不用說了,如果想再細分,學校就是最好的天然屬性。這麼看,公司、學校就是一種索引標記。
圖書如何分類?細心的你可能發現現在很多書封面的角落裡都會注上“上架參考:經濟類”,這是為了讓此書出現在書店合適的分類系統中,讓讀者更容易發現它。這是出版方和作者有意對圖書進行的索引。這個分類產生的過程是:先有內容,後有分類。這裡要聯想到,在寫博客時,順序也應當如此,“出版”發布前,給它個“上架參考”,當然這個參考就是博客的分類目錄、標簽(Tags)了。分類目錄是文章的范圍,標簽(Tags)則是經提煉後的內容關鍵字,是對標題的補充,幫助記憶。所以,標簽(Tags)就是一種索引標記。
電影(DVD)、歌曲(CD)本身所帶有的屬性(如出版公司、導演、演員、歌手、歌曲名等)已經足夠標識這個產品,再使用Tags打上標簽對識別這個產品就沒有太大意義了。有天然屬性的信息,就用這些屬性做索引,免得“脫褲子放屁——費二遍事”。
值得一提的是,分類並不單單是給人看的,同時也是給機器看的。用戶不斷地抽取、提煉核心關鍵字給計算機學習,讓機器去做分類、索引這樣的重復工作,幫助用戶提高效率。
原文鏈接:http://blog.b3inside.com/userexperience/for-better-index-by-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