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WEB網站前端 >> 關於網頁技巧 >> 用戶體驗設計分析:用戶習慣那點事
用戶體驗設計分析:用戶習慣那點事
編輯:關於網頁技巧     

網頁制作poluoluo文章簡介:用戶體驗設計分析:用戶習慣那點事.

     最開始接觸SNS的時候,我以為“首頁”就是我的“個人首頁”,於是我把我的“首頁”地址鏈接發給好友,告訴他們來圍觀我的SNS個人主頁。可是,後來發現這個“首頁”點過去他們看到的是他們自己的信息,跟我一毛錢關系沒有。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個人主頁是我的對外首頁,“首頁”是我自己的首頁。
      當我習慣了在SNS上刷新“首頁”來獲取關於好友的信息的時候,我發現在豆瓣上我刷新“首頁”看到的都是豆瓣推薦,都是我不需要的信息,而我最需要的關於好友更新的信息出現在了頁面最不起眼的右下角。我需要去刷新“友鄰”才能獲得好友更新的信息。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很抑郁。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使用twitter90%不會是在twitter.com上,而是借助各種API工具來獲取好友的更新。對我而言最常用的是twitterfox,friends信息(tweets)在第一欄、Reply信息(@)在第二欄、Message(DM)信息在第三欄。這樣的信息排列模式我認為是清晰和便於處理的。
      當我習慣這樣的方式的時候,新浪圍脖出來了。目前還是純web端,木有API。於是我需要手動刷新“我的首頁”或“有新微薄,刷新看看”按鈕去獲取好友的最新信息。當然,圍脖會在頂端對@我的信息和DM我的信息以及加我為好友的信息給出彈層提示。我很快接受了這種信息的呈現方式,我覺得他也能讓我快速的處理這些不同類別的信息。
     後來,網易微博也出來了。我第一天注冊之後發布了幾條微博,然後發現沒有人搭理我。。。第二天的時候發現我的粉絲新增很多,很疑惑。然後不斷的猜想是什麼情況,在一通亂點之後,發現,原來已經有很多人@過我了。。。對於我來說,我現在仍然很不適應每次需要去點擊“@回復我的”這個標簽去查看新的回復我的信息和看著不斷增長的“被關注”數目去查看到底是誰新關注了我。

     看過網易微博的負責人的公關稿, “網易UGC中心(即“用戶產生內容中心”)總監張丹萍接受采訪時表示:“網易微博的最大特點是沒名人認證,沒有‘V’標志,這與新浪微博以及 Twitter都不太一樣。我們堅信,微博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產品,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話題的中心。使用微博的樂趣就在於,它比SNS、BBS有更多可能性。”
      這裡基本上有2個常識性錯誤:1、Twitter也是有認證的;2、對用戶的認證跟是否去中心化一毛錢關系都沒有。我在新浪微博上沒有被認證過,但是我的粉絲數目比很多帶V的人都多。核心點在於內容的質量以及關系的組建,而非其他。

      當然,拋開這個不說,從信息架構的層面看,如果目前網易微博對信息的處理繼續按部就班的跟Twitter的Web版本一模一樣,我個人很懷疑他是否能玩的起來。
      可以比對一下同時處理一條新的@信息或者加好友信息在新浪微博和網易微博上所需要的時間。我覺得連測試都不用測試我就能武斷的給出答案:新浪微博完勝!
      當然,也許網易微博的殺手锏在於客戶端上,那情況或許會有改觀。
      從內容的層面上來看,網易的優勢在於跟帖,新浪的優勢在於名人娛樂。根據目前國內的情況,跟帖是個離紅線最近的東西,跟帖承載的內容也是最危險的。我懷疑網易是否有能力去把控好這個尺度。

      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說新浪微博是在抄襲Twitter,我的看法是新浪微博已經很好的本地化了Twitter。如果網易微博沒有更好的超越新浪微博的殺手锏,那也許網易微博真的就是看著別人唱戲自己牙癢癢了。。。
      PS:網易微博用實際行動(可輸入最多163個字)回答了我的對為什麼微博客的字數限制非要是140個字的質疑。這是目前我見到的最大的本地化與創新。
     上次在UCD書友會的年度產品盤點上,我的觀點是:關注微博本身不如關注微博周邊的產品,微博本身不該就只有微博客網站這麼一種玩法吧?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