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WEB網站前端 >> 關於網頁技巧 >> 交互設計實例分析:如何學習開心網的設計
交互設計實例分析:如何學習開心網的設計
編輯:關於網頁技巧     

網頁制作poluoluo文章簡介:開心網:轉帖投票與樸素的設計.

開心網最開始的特點是轉貼與投票,以及其本身樸素的界面設計。後來許多模仿都仿造其開發相同的功能與設計,不過依然無法超越開心網本身,那麼後來者該如何學習開心網?

1、開心模型

齊白石有句話,叫“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放在開心上也是成立的。

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既然學開心者生,那從何學起?如何學來?想了很長時間,大概有如下的5點總結。

首先保持產品本身的封閉性,只允許用戶通過“邀請機制”加入,保障新用戶的質量與存活率。

其次,在創始初期推出分量十足的社交游戲,一大數小,制造焦點應用。一方面是吸引用戶在焦點應用中落戶,逐漸適應環境;另一方面也鼓勵用戶為了游戲中的虛擬利益去邀請好友加入。

像這樣以游戲為主的“焦點應用”,大約每3個月推出一款,把控好產品的運營節奏。

游戲只是食餌,真正讓用戶安家在這裡,還是要依靠各種輕巧的信息組件,促進好友之間的溝通。

最後,為了營造溝通背後的一整套交互生態環境,必須謹守以下的8項設計原則:
A、嚴格保護用戶隱私
B、以真實關系為基礎,嚴格保護好友關系的質量
C、從視覺的舒適到內容的純粹,嚴格保護動態區域的閱讀體驗
D、抑制信息過載,嚴格保護動態本身的可讀性
E、有限商業化,嚴格保護主頁與內容頁的閱讀體驗
F、提供對話風格的評論形式,以及強大的消息中心,促進用戶交流
G、嚴格保護消息通知的質量,加強交流體驗
H、在互動中提供多樣化的參與表達方式,給內容發表者帶來成就回報

總結大致如此。看起來也不難吧,卻無一個後來者能夠效仿。一半是急功近利,另一半則技不如人。

除了開心之外,我也玩白社會,白社會的交互細節雖妙,卻只是皮毛之利,骨骼遠遠不及開心的粗壯。就拿上面的8項原則來說,除了內容頁UI的閱讀體驗相當之外,其余7項均不及開心,A/B/C/D尤其糟糕。如果對開心的研究不入紋理,又怎麼戰勝這批在國內唯一可稱作天才的產品設計者呢?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2、轉帖與投票

我曾經花了一點時間來考慮轉帖與投票的問題。當然,我說的是開心和白社會裡的轉帖組件。

轉帖為什麼火起來?主要靠的就是投票,用低成本方式來表達閱讀後的情緒與觀點。遠在開心推出轉帖組件的半年之前,我曾對前東家作三點建議:增強投票的形式感染力,在重點新聞後加插投票選項,最後把投票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聞附加值,進行包裝挖掘。

還記得當時,雖然沒人反對我,但基本上是冷眼旁觀的態度,意思是你瞎折騰去吧。所以隨著我的調動,已經完成的策劃案很快就流產了,沒人願意跟進開發。但從開心轉帖投票的火爆來看,似乎我當時的想法也並不那麼牽強。

說回正題——觀察轉帖投票的用戶行為,老夫有三點感悟。

第一,發表內容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在開放性的語境裡,用戶不知道自己該寫點什麼。即便降低發表成本到了Twitter這個程度,情況依然不會有很大的改觀。那該怎麼做呢?將發表環境從開放性改造為封閉性,提示性,讓用戶知道自己可以寫什麼,應該寫什麼。轉帖的“正文內容”對於“發表投票行為”就起到了這個提示引導作用。

第二,我相信對投票非常著迷的情況很不常見,當投票動態被折疊起來後,便不會造成明顯的信息過載。但轉載不一樣,連續看十來條轉帖,一高興也投上十幾次票的用戶並不少,即便轉帖動態采用了三合一的折疊設置,也還是充斥在動態區域。從“行為暗示”的角度,轉帖泛濫帶來的後果是愈發鼓勵轉帖,反而使原創內容被稀釋,被壓制。但原創的價值遠遠大過轉帖——看上去這促進用戶行為多元化的動作,卻帶上了一點飲鸩止渴的味道。

第三,如果我參加一項獨立投票,我覺得自己是認同投票主題的,樂意於投票動態被好友看到。但如果參加轉帖裡的投票,卻有可能不太喜歡轉帖內容,即便順手投了票,也不希望變成動態告知好友。這個心態有點特別,我暫時還沒有分析透徹,不知道是否出於個人的內容潔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白社會捆綁了轉帖投票和動態發送的設置深惡痛絕,有種被強暴的恨。

3、形式感與適應性

早在2007年的時候,那時我還在管幾個頻道,突發奇想,想玩一下Flash專題。即用Flash華麗的交互形式,來進行小型專題的圖文內容索引,再把它給模板化,系列化。

還好,我起這鬼想法沒多久就轉去做產品了,沒浪費什麼資源。記得當時只做了一兩個Demo出來,都不夠酷。後來我還滿失落的,覺得壯志未酬。再後來又驚醒一身冷汗,心想當初怎麼會發癫到如此地步?

縱觀國內外,凡人氣鼎盛的大型網站,沒有一款突出形式感,設計上都算得樸素。難道他們都是土鱉嗎?我曾經埋頭想過其中的道理,得來三個粗糙結論。

第一,如果用戶訪問網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內容,那就應該極力突出內容,炫目的形式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對大量內容的耐心閱讀造成干擾。

第二,如果注意力過多被形式吸引,而形式又很難時時變化,久了反而厭倦,所以才要引導用戶忽略形式,把焦點放到時時更新的內容上去。

第三,動態效果太多,會使得用戶的注意力和操作都受到牽引,從而削弱用戶主導整個訪問行程的穩定性,對習慣的建立存在不利影響。

所以通常只有展示性的官網,或試驗性的產品被搞得花裡胡哨。它們既不存在“耐心閱讀大量內容”的情景;內容更新又慢,不至於被頻繁訪問;同時也不指望用戶能建立什麼穩固的浏覽習慣;最大的訴求就是在短時間內留下深刻印象——當然要強調華麗無雙的形式感。

歸根結底,內容型或應用性產品的可用性最大,這時對形式感的過度烘托,往往以用戶適應性的降低為代價,無異於本末倒置,買椟還珠。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