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才,我給GMAIL安裝了Twitter插件。
安裝完插件後,Gmail提示我要連接Twitter的賬號才能使用:
我順著提示操作下去,就看到了這個頁面:
一路下來的英文界面,已經讓我相當的頭疼了。
但是這兩個按鈕即使不看文案,也很容易猜出其中的意思。
比起千篇一律的方形按鈕,這裡的“小箭頭”設計真是太貼心了。
在這裡它准確的指導了我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在TB UED最新的文章《雞肋般的文案內容》 裡說到:能不說就不說,用優秀的交互來代替文案。
這裡可以小補充一下了:優秀的視覺設計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當我們糾結於這裡的文案是”接受”‘,“允許”或者是“下一步”的時候,一個小小的箭頭反而最能說明問題。
圖形符號的作用是不能小視的,它直觀易記,非常便於信息的傳遞。
我認為在以下3個方面,圖形符號能幫助我們改善體驗:
一、明確方向性
從我們學習交互設計相關知識開始,就一直被強調“符合用戶的心理模型”。
我們絞盡腦汁掩蓋計算機那種難以令人理解的工作模式。
(1)就像是注冊:
我們要告訴用戶:
線上注冊就像你在銀行申請開通某項業務一樣簡單。
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驟,就能成功。
更妙的是,還有溫柔的銀行小妹告訴你:您還差幾步就辦理成功了。
鬼才關心計算機在後面交換了多少次數據。
(2) 除了操作流,恰當的圖形也能對視覺的方向進行引導:
如果這個下拉菜單不是往下,而是往左邊展開
應該是一件很讓人惱火的事情吧。
閱讀圖形總比閱讀文字來的快。
(1)在提高效率方面,出現的最多的就是反饋圖標了。
為了加快用戶理解反饋的速度,大部分網站的反饋不僅提供了辨識用的圖標,還用顏色做以區分。
這樣的反饋,不需要看完所有文案,一眼就能得到反饋信息。
(2)圖形在對比中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
現實環境中,有很多物理對象可以為我們提供隱喻。
雖然說在復雜的交互行為中,合適的隱喻體並不如我們想象中容易找到。
但是對於一些簡單的行為模式,使用一些通用圖形符號,會節省用戶的學習成本
例如上圖,左邊保存,右邊打印。
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各大軟件界面上。
這種通用的甚至可以說是標准化的功能性圖形,對於用戶來說,學習成本是極低的。
當然,不排除不合適的圖形反而給用戶帶來困擾的情況。
當我們通過交互方式、文案,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式的時候。
不妨看看是不是能通過視覺的手法來解決問題。
就像Twitter那個貼心的箭頭按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