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頁中經常見到兩類不同的按鈕。一類表示當前所示的狀態,一類表示將要進行的動作。(如下圖)
那麼,同樣是icon類的按鈕,為什麼有的表狀態,有的表動作?
分析兩類按鈕的使用場景:
場景一:聲音開關的按鈕
場景:這組按鈕首先表示當前的狀態(聲音是開著的,還是關著的),點擊以後切換到另一個狀態。
分析:聲音在視覺的表現上不能直接感知,因此需要一個圖形化的icon表示當前的狀態;左側的圖標表示當前音樂是開啟的,點擊後關閉聲音。如果說只表示當前狀態,那麼點擊後會產生什麼操作就比較難猜,沒有一個明確的引導。
場景二:視頻播放停止的按鈕
場景:這組按鈕不表示當前的狀態,而是表示用戶可以進行的操作,跟第一組的表意是反著的。
分析:畫面是否在播放是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感知的,因此不需要再講述當前是怎樣的狀態,而是提示下一步可以進行的操作;
討論一下,什麼樣的體驗和表現才是比較好的呢?
1) 其實,如果先說狀態,再說動作,用戶會更明白,比如一個頁面的聲音狀況可以通過一個icon說當前是怎樣的,然後再通過一個icon來說你可以怎麼樣;
具體的表現就是“當前是怎麼樣的+可以怎麼樣”
2) 這樣再看來,其實場景一是省掉了後半句(可以怎麼樣),場景二省掉了前半句(當前是怎麼樣的),如果實在是界面上位置稀缺,不能像把兩種icon都做出來,那是不是可以先判斷在當前的場景下用戶是更需要知道“可以怎樣”,還是“當前是怎樣的”。
3) 由此再看其他場景中的設計,比如下拉列表
在前面的部分表述了當前的狀態,向下的箭頭按鈕則表示了可以進行的操作,這個就比較接近於完全展現“當前是怎麼樣的+可以怎麼樣”。
4) 生活中,類似“可以怎麼樣”的場景多用於電器/物品的操作,有極強的狀態提示,所以比較關心的是“可以怎麼樣“。例如插板的開關,有按下去的效果。
按鈕來操作是不是更明白一些呢?大家是否有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