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類文章標題,喜歡學習的人肯定見過:
常見於工程和設計類內容,最明顯的效果是讓用戶激動、熱血沸騰、忍不住下重手去點。類似“技巧、高手、定律、經典”等字眼表達基本雷同,都是為吸引眼球特意安排的。
以前浏覽技術網站經常碰到這類問題,如果在同樣技術領域出現多篇類似文章,用戶會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碰巧多篇文章都提到了某個點,用戶會搞混他們的出處。不管是傳統的windows系統收藏夾,還是社會關系為基礎的delicious網絡收藏夾,都會碰到此問題。
另外,了解的知識多了就會發現,這類信息基本屬於各領域的“常識”問題,而且相似主題內容知識含量的重合度越來越高。當你試圖梳理自己掌握的知識結構,重組曾經保存的“經典”時,會赫然發現這類文章簡直就是雞肋。
印象中是老外最喜歡來這套,在著名的Smashing Magazine可以看到大把類似內容,已譯成中文的也不少。甚至我想它高人氣的根源,就是用類似方法投機取巧,也是某些唯SEO論者推崇的增加反向鏈接X條定律之一。
從原理上分析,這類文章內容的組織形式既無時間邏輯、也無分類邏輯,完全按照作者主觀判斷的難易、重要程度堆積而成,顯然這種組織形式不以用戶為中心。我曾經嘗試過用做筆記的方法,把這類“雞肋”中萬一有用的部分抽取出來,按照人類理解知識的邏輯整合、分類,以做更好的積累和分享。但實踐起來的成本,遠超出我想象。
曾經觀點,沒有好好組織過的內容,價值至少打對折。信息快餐雖然讓我們大飽眼福,但卻不能促進用戶對信息的有效獲取和利用。倒了幾手還是無序狀態,難怪互聯網上有這麼多垃圾。
咱也指點指點老外,別總被牽著鼻子走,全世界笨蛋都是一樣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