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扯上幾句,我的社區研究系列說穿了只關注兩個點:其一,社區的黏度,因為我認為必須對用戶產生黏度才能叫做社區;其二,高黏度社區的技術特征和管理規則,因為我認為社區主要的技術應用之間特征的不同會導致社區產品天生的黏度差異,同時不同的社區管理規則也會對這種黏度差異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一個是先天的一個是後天的。
比如說,我之前一直認為目前Blog的技術特征Trackback、RSS、Tag造成站外聚合和交互的巨大便捷性,從而使Blog搬遷的成本過低,低到BSP對Blog個體喪失了社區應有的黏度。這種先天的缺陷在我看來是後天的Blog社區管理規則無法彌補的,至多是改善一點罷了。
而這次因公告關門而引起眾多關注的BSP敏思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即使不談那些自發的致力於挽救BSP的用戶,就看那些搬走的用戶也不是通常的個人遷移,而是共同進退的群體搬家,更有意味的是很多人到了新的BSP處落了戶之後Blog名或者用戶ID上還是標明敏思的字樣。這種對BSP的高黏度應該說出乎大多數看客的意料之外,對於我則打擊更大,因為這意味著我之前的判斷出現了非常大的偏差。難道後天的管理規則的合理設定能夠逆轉先天的技術特征上的缺陷嗎?我不可抑制地要去一探究竟。
敏思的黏度體現在它的群組功能上,這應該是每個關注這一事件的看客都有了解的。看了 “關於敏思群組設計及其應用的說明”發現這句話:“敏思群組將不再是博客功能的補充,而是作為敏思成員的聚合平台”,這說明在敏思的管理理念裡敏思群組是超越於敏思博客之上的,這和其它大多數BSP的群組功能在出發點上就有明顯的分野。
但即便如此,敏思實現這樣的黏度還是有一個重要前提:敏思至今沒有Trackback和Tag這兩項Blog標配應用,RSS也只輸出文章標題,連摘要都沒有遑論全文。這意味著從先天技術特征上說,敏思的博客被徹底限制成為孤島,別說站外聚合和交互,連站內聚合和交互的能力都缺乏,在群組功能出現之前大概只有由網站編輯負責管理的頻道。在這樣的前提下,敏思群組的出現和興盛是一種發展的必然,如果沒有群組我估計敏思不是因為沒有錢才關閉而是因為沒有用戶而關閉,即便她們只是些對應用和服務要求不高的低端用戶。
在娴人介紹敏思博客的文章“敏思群組——一個值得關注的SNS”以及和她關於敏思的聊天中她反復強調了”敏思的群組有點象BBS“,我看著這些介紹腦海裡也總會出現關於當年西祠胡同盛景的閃回。說起來敏思真的有點象西祠:可以自由建群組;群組的組長和管理員能把發在群組博客上的文章加精並推薦至群組板塊的首頁,然後再由網站編輯選擇上網站首頁的文章;有些大組內部成員之間發生分歧或矛盾,造成大組分裂,部分成員出走另組群組;有些小的不夠活躍的群組合並……這一切都在西祠發生過無數次,於是有點理解娴人說的:“他們不需要Trackback功能,他們只喜歡BBS式的跟帖,這讓從BBS過度來的用戶有親近感,太多的新運用會讓他們找不著北。”
盡管沒有用Trackback和Tag這樣的新技術手段,但看得出來敏思在群組的規則設計上還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它的規則的確借鑒了很多BBS的成功經驗,另外也做出了很多花心思的設定以避開BBS常有的雷區。我在“社區研究之BBS死亡鑒定”裡曾經總結過,BBS的優勢是交互性強導致的高黏度,缺點是規則不完善容易導致水化從而干擾核心用戶的正常體驗。敏思群組的類BBS規則設定在揚長避短上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1、群組人數上限是120,這個設定估計和SN<150人的理論有關系,QQ的普通群人數上限是100。人數的限制可以使群組內主帖水化的可能性降低(回復是非敏思注冊用戶就有權限,這個之後會討論)。
2、用戶最多只能參加3個群組,不過你必須已經是在敏思混出相當聲望的人物了。這一招既保護了核心用戶的優先權也可以通過核心用戶去激活不太活躍的群組。
3、用戶的一篇文章只能發在一個群組裡。這條我覺得防君子不防小人,真想多發一個組的話換個標題應該就可以了吧。
4、群組內自己還可以進行板塊分類。這可以防止組員流串,但反過來也降低了主題聚合的效率。
5、博客發布在群組裡必須先發布在組後台然後經過有群組管理者的審查。這點和Blogbus的直接發布有很大區別,而且很重要,它幾乎使殘余的主帖水化可能性徹底消失。
總的來說,敏思博客的群組規則賦予群組管理員很大的自管理權限,同時通過限制群組人數上限使自管理的工作強度降低。這樣在保護核心用戶利益提高核心用戶管理積極性的同時也不至於讓他們象那些熱門BBS的版主們一樣忙於管理事務而喪失博客樂趣。
不過上述都是關於限制主帖水化的,由於在敏思游客也有回復的權限,所以跟帖水化的危險還是客觀存在的。不過經過樓主自管理--群組自管理--網站編輯過濾之後,估計水化還是在控制范圍之內的吧。
從BBS的特點來看,衰落的開始通常是因為主帖水化,比如出現大量無內容主帖或謾罵帖屠版,而回復水化本身基本還是屬於良性的,無傷大雅的。所以看得出來敏思的規則制定者雖然在做的是博客群組,但對於BBS的了解和研究還是相當深入透徹,也值得學習借鑒。
在這樣一個繼承了BBS黏度又通過規則摒棄了BBS弊端的Blog群組裡,那些從BBS社區過渡過來的用戶對氛圍非常適應。而這也提醒了我及時修正自己的一個基礎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中國互聯網這樣的環境裡,大多數低端博客用戶,也就是麥田說的Space用戶其實根本不會在意Trackback和Tag這樣的功能,規則完善的類BBS群組功能才是他們用起來得心應手的。
應該說娴人的歸納很正確“敏思的群組運作是成功的,但敏思的商業運作是失敗的。”這和敏思建立者的初始價值觀有關,他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博客托管商,他們只是為朋友們准備了一個聊天的地盤,這就有點象帶三個表挑頭的那個博客電影《小強歷險記》也不是真正的商業電影。否則,我想以敏思動用頭銜、積分、金幣等傳統BBS管理手段激勵用戶創造的思路,在05年5月群組改版成功之後,也正是博客在中國用戶量開始逐漸放量的前夕,推出相關規則激勵原有的忠實用戶口碑營銷介紹新用戶加入敏思,並進一步用群組的黏度綁定他們的話,敏思未必能找到盈利模式,但也應該不會象現在這樣落入等米下鍋的尴尬境地吧。
新版網頁陶吧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