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賦(左腦和右腦)
也就是你是否有藝術天賦,天賦也許是存在的,這主要在於人類左右腦的分工。左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語言、判斷、分類、分析、推理,這類人才可能對數學、邏輯和細節分析方面更加敏感。右腦主要負責情感、直覺、想像、創造力、象征和靈感等,這類人才的思維是感性的,對音樂、圖像、空間、抽象物體比較敏感。左右腦的能力並不完全是先天的,可以通過後天的鍛煉使其活化。誰也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就算天賦如孫悟空這樣的神猴,自打從東聖神州的石頭裡蹦出來後,為了修成正果,也得跋山涉水呀,翻山越嶺呀,經過9981難才行,何況我們呢?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人家設計出來的網頁就那麼唯美,自己一設計,顏色也不對,版式也難看?其實這個倒不必緊張,我看過不少高手剛出道時的作品,也許還不如你呢,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信心,天賦完全可能靠後天的努力和長期熏陶來鍛煉出來。
美術或設計科班兒出身
這個很重要,如果要學好設計,美術和設計類科班出身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背景。經歷過嚴格的、系統的、正規的訓練會使你真正的脫胎換骨。具有所知,國內外很多設計高手,不管是平面、網頁還是動畫設計,很多都是來自正規美術院校。就好像隋唐演義裡,瓦剛寨為什麼最後被唐朝收購了?人家李世民可是皇親貴族出身,也算是科班學過當皇上的。不像程咬金,雖然也有當皇上的機會,但畢竟沒經過系統的訓練,不專業。再比如三國的曹操,雖然他干爹的身份不太光彩,但再不濟也算是在皇宮裡呆過的,雖然劉備號稱有皇家血統,但畢竟只是賣草鞋的,呵呵,這裡開個玩笑而已。不過大部分人並沒有科班學習的機會,比如我,第一專業是計算機科學,第二專業是英語,不過既然從事了設計這一行,就要不斷的、通過各種途徑來補充相應的美術專業知識,從而彌補自己專業上的不足。
長期的藝術熏陶
藝術是需要長期熏陶的,就好像一個人的氣質是他所在的環境長期熏陶的一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藝術眼光或者說鑒賞能力不是靠一時半會兒就能具備的。我們通常所說的詞匯,什麼書香門第,大家閨秀,貴族氣質,藝術世家,總結一下就兩個字“熏陶”,再深入總結一下,就是“長期熏陶”。比如我家人就給我總結了四個字,叫做“好吃懶作”,這種氣質呢,當然也是長期熏陶出來的。
欣賞和模仿大師的作品 名師出高徒嘛,師傅有多高,就算達不到他的高度,起碼也比一般水平要強。現在網絡時代了,拜師也不必非是入門弟子,嫡傳弟子。特別是網頁,本身就是公開發布給大家看的,你直接就可以模仿和學習。現在媒體那麼發達,可以通過電視講座、網絡的視頻教程等學習。新華書店的圖書資源多如牛毛,沒有人會阻礙咱們學習知識。再也不是一本葵花寶典眾人搶,鬧的頭破血流的年代了。別說葵花寶典了,就算是玫瑰花兒寶典、牡丹花兒寶典、韭菜兒花寶典都能整得人手一份兒。另外用好Google和Baidu,搜索引擎就是您的超級圖書館。
回歸大自然
心境很重要,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是一種境界。整天悶在電腦室裡,就算你是個天才,也被郁悶的半點兒靈感也沒有了。釣釣魚、爬爬山,看看田邊的野花,溪水裡的魚游,天上的白雲,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思考一下,為什麼大自然中的顏色是那麼的舒服,大自然中生物的形態是那麼的奇異?我難道不能去模仿大自然嗎?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產物,當然最習慣的,看起來最舒服的,也是大自然中各種形態、顏色的搭配了。舉個例子,很多攝影師都愛跑到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西藏、或者某某島嶼、某某群山峻嶺之中,為什麼?因為那裡離自然最近,那裡是最美的。有人可能會說,名勝古跡也就那麼回事,看景不如聽景,真到了那裡也未必就會有什麼靈感。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有一天我才悟出其中的道理。本人和嵩山少林很有緣分,旅游曾去過兩次,最初也沒感覺到什麼千年古剎的風范。直到有一天因為工作需要,往在寺裡幾天,山裡面冬暖夏涼,當時是夏天,我就睡在蒲團上(僧人打座的地方),早上五六點的時候被凍醒了,就索性出來散散步,寺裡面冷冷清清,一兩位年邁的掃地僧在寺裡面刷刷的揮舞著掃把,這讓我想起了天龍八部裡那位武功卓絕的高僧。天上飄著毛毛細雨,我路過前殿門口幾人合抱的銀杏樹的時候,一陣微風吹過,樹上飄落了幾片銀杏葉,那種意境太美了,太富有詩意了,真讓人有一種欲發感慨的沖動。那幾片銀杏葉被我拾起來,當成書簽一直保留至今。從此我也悟到了,為什麼白天逛風景區總是沒有感覺的原因了。因為白天去逛風景區,往往人會多如牛毛,特別是夏天,人頭攢動、排隊買票的、路邊吆喝著賣紀念品的、還有不自覺的游客把易拉罐、火腿腸皮扔的到處都是,也許一陣風吹過,飄來的不是銀杏葉,而是白色塑料袋呢。現在終於了解了,原來古人游山玩水經常詩性大發,那是因為當時這些景區都沒被開發過的原因。
影視、DVD科教片
旅游要有閒也要有錢,人跡罕至的地方也不是誰都能去的,萬一你有高原反應呢?因此我們不妨從電視、電影、DVD影牒中吸取養分。比如中央10套還有其它的一些台經常會放映一些關於自然、人文、歷史、地理、天文方面的科教片,這些片子場面壯觀、大氣、拍攝視角獨特、內容經常是我們無法涉及的神秘所在,比如探索頻道、人與自然、動物星球我就特別喜歡。另外的精華就是廣告了,做設計的一定要把被動看廣告轉變為主動接受和分析廣告,看看同行的精彩創意和表現手法,從中學習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電影也要多看,國內外的片子都可以。拿國內的片子舉例,比如英雄、黃金甲、無極等等,雖然市場褒貶不一,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美術效果確實不錯,場面宏大、裝潢唯美華麗,顏色運用大膽張揚等等。另外,也可以自己購買一些DVD影碟來看,比如迪斯尼的卡通大片,玩具總動員、冰河世紀等等都是很好的片子。再比如BBC的紀錄片是非常精彩的,比如藍色星球系列和恐龍系列等等。長期欣賞好片,是提高自己藝術修養和豐富知識的捷徑。
留意身邊的細節
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也許靈感就在於你熟視無睹的環境中,比如你可以把眼前的電腦當時3DMAX創建的第一個模型,再比如你可以從番茄炒雞蛋中悟出Photoshop混合模式的概念。看看你的周圍,身旁的窗戶也許就是你理解遮罩這個概念的最佳手段。
點點滴滴積累
經常看到影視劇裡有這樣的場景,一個人思考問題,就在屋子裡踱來踱去,要麼在紙上胡亂寫寫,然後丟到垃圾簍裡。鏡頭一切,看到垃圾簍裡滿是字紙,地上還零零碎碎的散落了不少。首先我要闡明立場,亂扔東西是不對的,不但浪費國家資源,砸著花草草也不應該。我的觀點是這樣的,思考問題時,記錄下各種創意和想法是很重要的,就算很多思路看起來或許不太現實,甚至非常荒謬。很多措施當前可能用不上,甚至看似永遠用不上。沒有關系,統統都可以記錄下來。完整的記錄會復原你當時的心路歷程,每一個想法都是一扇未打開的窗,未來的某一天,當你偶然打開一扇曾經錯過的窗,它也許就是你苦苦尋覓的靈感入口。另外,不要指望某一天逍遙子會把自己的百年功力一下傳給你,這事兒太不靠譜兒,像虛竹那樣的運氣也只有小說裡才有了。經驗值是靠自己慢慢積累的。比如平時的練習和作品都要保留下來,起碼來說出去應聘也算是樣兒東西,關鍵時刻也許還能派上用場。年代久遠,水平不高沒有關系,有年頭兒的東西其實也蠻能說明問題的。人家經理一看,好家伙,這位自打盤古開天劈地就開始設計網頁了,真是牛X!
美有時是昂貴的
奔馳肯定是比運貨的三輪車好看,大酒店的裝潢肯定是要比小賣部華麗,說這些未免顯得過於庸俗,但我想這也是大實話。奢侈品的廠商才有能力請到世界上最優秀的設計師為其設計產品。因此我們不妨經常逛逛商場和專賣店,男士如果不喜歡逛商場,也可能完全作為一種工業設計的欣賞和學習機會。在這裡,你會有很多機會欣賞到國際大師的經典之作。
藝術是相通的,旁征博引
比如文學、戲曲、舞蹈、音樂等藝術門類,都可以從中領悟到藝術的真谛,藝術在某中程度上是一種感覺,把從其它門類學來的知識,與你的設計整合在一起,才能為你的作品錦上添花、使創意更加的豐富多彩。打個比方,在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在思過崖的石洞中修習了嵩山、華山、泰山多個門派的上乘劍法,並且和獨孤九劍融會貫通,才擁有了一身的絕世劍法。這說明不但藝術是相通的,同理,劍術也是相通的。
不要回避外語
這並不是崇洋媚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當前我們學的圖形圖像、網頁設計軟件一般都是國外出的,外語好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資料。一般來說,軟件的英文版出來之後,要有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看到漢化或者中文簡體版。不要小看這個時間差,這就是市場。再比如我們要學Dreamweaver,那肯定要學HTML語言、CSS樣式表、JavaScript等等,如果外語好,這些代碼看起來就沒那麼可怕了。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個不必太多解釋,只有對設計感興趣,才會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他,否則很難在此有所成就。
要有一顆童心,充滿好奇
又要說到少林寺,當時有位高僧點化我說。干設計這一行,一定要保持一顆童心,要用一顆純淨和求知的心去思考問題。如果對周圍的事物失去了好奇心,就無法在這個行業成就一番事業。如果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好像悟空修成正果要歷盡艱險,段譽要得到王語嫣的心要經歷厚厚的一本天龍八部。有歌唱的好,愛情這東西,四個字“堅持到底”,搞設計或者人生也是一樣,四個字“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