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文字、符號、鏈接三個方面,主要是中文,草擬的個人行文經驗:
1. 文字避免寫錯。應付挑剔的讀者是一個方面,某些關鍵詞的錯誤,有可能就避過了搜索引擎抓取。
2. 文字密度節奏的控制。段落在四行左右比較合適,宜少不宜多,同時避免文字量大的段落連續堆積,段落之間最好的節奏不是一一二二三三,而是類似一三二三一二的無序結構,縱橫道理類似。
3. 詞語避免在同行斷開。比如行末一個“搜”,下行頭一個“狐”,用戶讀起來比較費勁。注意英文的默認段落內,一個單詞不會斷開,原因也是如此。
4. HTML結構代碼符合語義標准。比較混亂的大概是有序、無序、定義三個列表,寫12345和使用ol的效果區別不大,但搜索引擎會認為他們的意義不一樣。
5. 實體轉義碼的作用。典型如在中文後用 表示英文空格,使用©表示版權,還有使用<和>替換<>顯示HTML代碼等用途。
6. 標點符號避免寫錯。中文的博大精深主要依賴於標點和斷句。標點符號除了能准確傳達語氣和語境,其實也有一定的語義分析價值,只不過現在的搜索引擎技術還無法實現。
7. 符號的應用和差別。有中英、全半角之分,符號呈現和字體樣式定義是配套的,比如()和()的效果差異。常用和特殊符號建議少用,包括○↑★→⒌Ⅶ○『△等等。
8. 中文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區別。看個人語感和默認規范,主要是統一和前後一致。
9. 鏈接量的控制。單篇內容的關鍵詞控制在5%以內比較合適,否則看起來到處都是重點,意義適得其反,而且給視覺效果處理也增加了難度。兩個鏈接上下重疊在一起的效果並不好,三個就會很糟糕。一篇400字的內容,20個字10個詞的鏈接都在上半截也不好,因為整個頁面不平衡,同時和密度也有關系。
10. 色彩的合理使用。不同顏色的功能區別,比如鏈接提示,得給用戶清晰的邏輯,字符是否可點需要看出來,而不是試出來。除此之外還有不同深淺的強弱區別,最後還得控制色彩數量。
以上只是文字的表面細節,原則上只是盡量,畢竟內涵最重要,實在有才的牛人另當別論,可能行文糟糕也是一種風格。具體需要用戶感知和配合的注意事項,請閱讀注意界面上的文字其他文章。
注意,某些在非固定寬度下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