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優化
YSlow 有23條規則。這幾十條規則最主要是在做消除或減少不必要的網絡延遲,將需要傳輸的數據壓縮至最少。
1)合並壓縮CSS、JavaScript、圖片,靜態資源CDN緩存
通過構建工具Gulp ,可以在開發的時候就將合並壓縮的事情一起做掉。
之所以要做合並壓縮是因為:HTTP 1.x不允許一個連接上的多個響應數據交錯到達(多路復用),因而一個響應必須完全返回後,下一個響應才會開始傳輸。
也就是說即使客戶端同時發送了兩個請求,而且CSS資源先准備就緒,服務器也會先發送HTML響應,然後再交付CSS。
使用CDN是為了讓用戶訪問的時候能用最近的資源,減少來回傳輸時間。
HTTP2.0改進了HTTP1.x很多方面。
2)CSS放頂部,JavaScript放底部
CSS可以並行下載,而JavaScript加載之後會造成阻塞。
但凡事還是會有例外,如果把行內腳本放在樣式表之後,會明顯地延遲資源的下載(結果是樣式表下載完成並且行內腳本執行完畢時,後續資源才能開始下載)。
這是因為行內腳本可能含有依賴於樣式表中樣式的代碼,比如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all-normal.css" type="text/css" /> </head> <body> <div id="content"></div> <script> var content = ''; for(i=1; i<1000000; i++) content += '寫入頁面';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innerHTML = content; </script> <img src="images/ui.png" /> </body>
下面通過Chrome的工具查看下:
3)優化DNS解析,減少重定向
在做一個“女神評選活動”的時候,需要在微信中訪問能夠獲取用戶的openid,微信獲取用戶基本信息是需要經過幾個步驟的:
先獲取code,再通過code獲取openid,最後再跳轉訪問靜態頁面。
由於公司將業務分成了多個小組,所以短短的三步其實需要三個小組配合,需要重定向多個域名。
下圖是未優化前的瀑布圖,但不是最壞情況,有時候訪問到靜態頁面需要經過10多秒,完全不能接受,下圖中會跳轉4個域名:
後面不跳index那個域名,直接跳轉到微信操作域名,減少一個域名的跳轉,各小組代碼再做優化,但效果還是不理想,僅僅快了幾秒。
最後發現其實是在與微信的服務器做交互的時候,DNS解析花了太多時間!不得已,在服務器的host中添加一條記錄,直接通過IP指向。
下圖是最終優化結果,雖然達不到秒開,但至少可以接受了:
二、JavaScript優化
1)圖片預加載
在做一個“秋名山活動”的時候,使用了圖片預加載。這個活動中有120多張圖片。
流程很簡單,就是答題,最後給評論結果,再分享出去。
如果一下子加載那麼多圖片,一定是愚蠢的想法,最後決定,在頁面載入的時候先加載一些通用圖片。
在答題的時候當前頁面,預先加載後面頁面中的圖片,防止訪問頁面的時候直接不展示圖片,圖片也做了適當的合並。
將網站地址放在gtmetrix.com 測試,下面是最終的瀑布圖,可以發現圖片都在其他靜態資源的後面,這樣能盡早的展現頁面給用戶:
優化還遠遠沒有結束,在Chrome中分別模擬了good 2G、good 3G以及4G後,有結果的情況並不理想。
good 2G:
good 3G:
4G:
2)減少分支
在寫業務邏輯的時候,經常會用到if else,switch之類的邏輯判斷,如果每次都做這麼多判斷,很容易影響性能。
所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避免過多的判斷。
1. 惰性模式
這是在看《JavaScript設計模式》的時候看到的。
減少每次代碼執行時的重復性分支判斷,通過對對象重定義來屏蔽原對象中的分支判斷。
惰性模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文件加載後立即執行對象方法來重定義,第二種是當第一次使用方法對象時來重定義。
公司有個頁面要提供給第三方APP,但是最終發現第三方APP不能使用localStorage緩存,最終只得做兼容的方式。
但為了避免每次引用方法的時候都做判斷,就使用加載後立即重定義:
var getFn = function() { if (sore.enabled) return sore.get; return cookie.get; }(); var setFn = function() { if (sore.enabled) return sore.set; return cookie.set; }();
2. 建立映射關系
頁面中經常需要彈出框提示,後面就自己做了一個,但彈出框會有很多款式。
如果用簡單工廠模式創建的話,免不了switch分支判斷,後面就直接用賦不同的key,還能緩存起來,只初始化一次。
/** * 彈出框單例模式 */ var factories = {}; var DialogFactory = function(type, options) { if (factories[type]) return factories[type]; return factories[type] = new iDialog(options); }; /** * 提示框 */ var Alert = function(content, options) { var d = DialogFactory('alert', options); //其他邏輯省略 return d; }; /** * 確認框 */ var Confirm = function(content, options) { var d = DialogFactory('confirm', options); //其他邏輯省略 return d; };
3)第三方代碼異步加載
第三方代碼,例如百度統計、微信SDK等,這些完全可以在將業務資源加載完後再添加。
/** * 百度統計設置 */ util.baidu = function(key) { global._hmt = global.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 + key;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
4)cookie與localStorage緩存
有了緩存後,就能減少與服務器的通信,在本地操作。
公司有個查違章的業務,在本地添加好車輛後,再次進入頁面的時候就需要能直接選擇事先添加好的車輛。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添加好後,就在本地緩存起來,下次進入直接調取緩存。
我會優先使用localStorage,下面的表格就是對比:
cookie
localStorage數據生命周期
可設置失效時間 除非被清除,否則永久保存數據大
大約4KB 大約5M與服務器通信
每次都會攜帶在HTTP頭中,如果使用cookie保存過多數據會帶來性能問題 不參與和服務器的通信本地存儲,之前的歷史大概如下圖所示:
localStorage在浏覽器兼容方面,IE8居然也支持了。
5)事件委托
使用事件委托技術能讓你避免對特定的每個節點添加事件監聽器。
事件監聽器是被添加到它們的父元素上,通過事件冒泡,觸發執行。
在開發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動態添加元素的情況。
如果每次都重新綁定一次事件,那會有很多多余操作,而綁定在此元素的父級,就只需綁定一次即可。
document.getElementById('ul').onclick = function(e) { var e = e || window.event, tar = e.target || e.srcElement; if (tar.nodeName.toLowerCase() == 'li') { tar.style.background = 'black'; } }
6)節流與去抖動
節流(throttle):預先設定一個執行周期,當調用動作的時刻大於等於執行周期則執行該動作,然後進入下一個新周期。
例如mousemove 事件、window對象的resize和scroll事件。
去抖動(debounce):當調用動作n毫秒後,才會執行該動作,若在這n毫秒內又調用此動作則將重新計算執行時間。
例如文本輸入keydown 事件,keyup 事件,做autocomplete等。
節流與去抖動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計算最後執行時間的方式上。著名的開源工具庫underscore中有內置了兩個方法。
在做公司內部的一個系統的時候,需要方希望在左右滾動表格的時候,能將第一列固定在最左邊,方便查看。
為了讓操作能更流暢,我再這裡用了節流,有些浏覽器會出現卡頓,就得需要增加周期時間。
三、小技巧
1)在手機中打印變量
在移動頁面的時候經常需要調試字段,又不能用console.log,每次alert的話,碰到對象就看不到內容了。
只能自己寫個小方法來打印出來,JSON.stringify,通過這個方法能夠方便的實現功能。
var print = function(obj, space) { space = space || 4; var html = JSON.stringify(obj, null, space); html = html.replace(/\n/g, '<br>').replace(/\s/g, ' '); var pre = document.createElement('pre'); var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code'); pre.style.cssText = 'border:1px solid #000;padding:10px;background:#FFF;margin-bottom:20px;'; div.innerHTML = html; pre.appendChild(div); var body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body.insertBefore(pre, body.children[0]); }; print({a:1, b:'demo', c:{text:'content'}});
2)chrome插件JSON-handle
服務器返回的很多都是JSON格式的數據,通常寫好後給你個接口,順便給你幾個demo參數。
在浏覽器中打開後,就是一串字符串,但要給人看的話,就得格式化一下了,這個插件就是用來讓人看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