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的是如何去使用我們的 HTML Tag, 把 WCAG 的標准和語義網的目標進行代碼上的體現:
其實這跟 WCAG 根本上連不上什麼直接關系,但為了一個兼容性更好,特別是向後兼容的頁面,我推薦你這樣寫:
<!Doctype html>
互聯網的聯幾乎可以說是用 <a> 來實現的,作為一個頁面最常見的標簽。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a href="" title="" accesskey="M" rel=""hidefocus>Link</a>
對於用 HTML Tag 的正確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利於讀屏軟件使用者對於頁面結構的理解。特別是在 H1,H2,H3 等這些標簽的使用,濫用非常容易造成結構費解。當然,使用一般的標簽,再利用 CSS 來使視覺上形成對比這也是常人能辨識的。但讀屏軟件用戶呢。當然,這裡只是順帶提起需要注意頁面標簽的使用方法,而 abbr 最重要的應該是應該添加一個 title 屬性對縮寫進行描述。比如:
<abbr title="Web Developer" >WD</abbr>
有大段引用的時候,使用 <blockquote>,而行內引用則使用 <cite>,讓你的結構更加易讀:
<blockquote> 之前就一直想寫這樣的一篇文章,分享一下如何去創造一個可訪問性更好的頁面。今天的計劃裡有一條把 HTML Tag 和 WCAG標准結合起來。我推薦你這樣去寫你的 HTML,讓某些人的生活可以更容易。 </blockquote> <p>某A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cite>“做前端要有愛。不要動不動就有朩有地對各種人使用咆哮體”</cite>。</p>
在紙上寫東西不能像在計算機上寫東西一樣,可以用撤銷鍵可以按,但當我們想要強調某些東西是被刪除的怎麼辦?那就是使用 <del> 標簽了。比如這樣:
<del>HTML上表示強調時,請使用 <b> 標簽</del> HTML上表示強調時,請使用 <strong> 標簽
效果是這樣的:
HTML上表示強調時,請使用 <b> 標簽
HTML上表示強調時,請使用 <strong> 標簽
去年帶著新人做支付寶前端博客的時候,他們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喜歡用 <dl>。當時在想,這些同學挺不錯的,對語義化的理解還不錯。我們還是比較少用到定義列表的。而是使用一般的 <ul> <ol> 這兩個。<dl> 也是應該慎用的,最好只使用在某些有“定義”意義的條目,如 w3school 的這個例子,對咖啡和牛奶的定義:
<dl> <dt>Coffee</dt> <dd>- black hot drink</dd> <dt>Milk</dt> <dd>- white cold drink</dd> </dl>
列表,這個對於每個前端來說,都熟悉不過了。因為結構可以非常靈活地進行應用,在導航、列表、Tab 等,都經常要要用到。這個就無須多說了。但有一點還是需要明白的,不要相信什麼 <ul>/<ol> 是 <table> 的替代品。在我們常用的 HTML Tags 中,每個標簽都有自己的作用,誰都不是誰的替代品。
<ol> <li>Coffee</li> <li>Tea</li> <li>Milk</li> </ol>
如果是一個表格,那就,就不要用段落來替代,更不要用列表。除非萬不得已,並且他們是可以轉換的。另外,表格中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點:
<table summary="sofish's blog status"> <thead> <tr> <th>DATE</th> <th>IP</th> <th>PV</th> </tr> </thead> <tbody> <tr> <td>2011.3.11</td> <td>3000</td> <td>8000</td> </tr> </tbody> </table>
<code> 是指 computer code text, 而 <pre> 是指 preformatted text。<pre> 的范圍更廣,並且是塊狀元素,可能被使用來格式化各種文本,特別是代碼。使用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主要是語義上的正確使用,比如不要用 <pre> 來代替一般的 <p>。
<code>text-align:center</code> <pre> { ( 1 * 102 ) + ( 9 * 101 ) + ( 3 * 100 ) } </pre>
在現代網頁中,使用 <br> 的情況是非常少的。網頁中的留白,一般都是使用 CSS 的 padding 和 margin 來實現。這樣更精准,並用更容易控制。現在推薦的用法是,使用到一般的段落 <p> 中做簡單的換行,而不是用來控制頁面留白。
<p>我是一個段落。<br /> 詩歌都會用換行的。 </p>
<hr> 具有非常好的語義作用。但他的視覺效果很難控制。之前就寫過這樣的文章關於<hr />在各浏覽器中的問題。一般也都很少用。如果專門為讀屏軟件使用者提供單獨頁面的話,或許 <hr> 會大有用處。
<h3>標題一</h3> <p>Lorem Ipsum is ...</p> <hr /> <h3>標題二</h3> <p>This is the entry of... </p>
其實 <div>/<span> 這兩個標簽是有語義的,都是 defines a section in a document。是的,和 HTML5 中的 <section> 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搜索引擎的的原因,搜索引擎認為它們是無語義標簽,因此他們成了 “無語義” 標簽。推薦用法是盡量使用其他來做為頁面框架的容器,比如布局、添加額外的視覺效果,而不是段落等的替代品。
<div id="container"> <div id="content"> </div> <div id="sidebar"> <ul> <li><span>God</span>, oh my zsh</span></li> </ul> </div> </div>
這幾個標簽幾乎可以說是一個頁面標簽等級結構中最重要的標簽。我們可以用一本書的結構來說明這幾個標簽,而我們構建一個頁面的時候,也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思想在腦中:
是的,當然還有引用 <blockquoute>,技術類書中提供的代碼 <pre class="code">,一些需要注意點的列表 <ul>,一些方便比較的表格 <table> 等。
<h1>LOGO</h1> <h2>Title</h2> <div class="entry"> <h3>Summary:</h3> <p>lorem ipsum is ...<em>emphasize</em></p> </div>
<em> emphasize 的縮寫。而 <strong> 是 strong emphasize。可能很多剛入門前端的同學會對 <em>、<strong>、<cite> 、<i>、<b> 這幾個標簽的使用拿捏不准。<i> 和 <b> 基本上是被廢置的,相當於現在的 <em> 和 <strong>,一般情況下他們對於內容重要性的排序是這樣的:strong > em ≈ cite。
<strong>注意:</strong>別使用老掉牙的標簽,比如<cite>FONT、CENTER</cite>等,特別是 <em>FONT</em>。
表單項是 HTML 中相對比較復雜的標簽,需要注意的點也比較多:
<form method="post" action="http://sofish.de"> <fieldset><legend>My Form</legend> <label for="firstname">* First name:</label> <input type="text" id="firstname" /> <label for="speech">Say something:</label> <textarea id="speech" /> </textare>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title="submit button" /> </fieldset> </form>
對於圖片,盲人看不到。提供 alt 來表示替代文本。告訴他們這是一張什麼樣的圖。
<img src="http://sofish.de/favicon.ico" alt="幸福收藏夾的 favicon" />
盡量避免 <iframe>框架的使用,但當你需要使用的時候,最好提供一個 title 屬性對其進行描述。
<iframe src="http://sofish.de" title="幸福收藏夾" /></iframe>
媒體也是比較復雜的格式,處理起來比較麻煩。通常我們可以這樣做:
<audio src="mozart.mp4">莫扎特39號交響曲</audio>
網頁中一定要包含標題,並且每個標簽應該具有辨識性。比如支付寶中是這樣體現的:
<title>聯系我 -- 幸福收藏夾</title>
好吧。就先寫到這裡了。WCAG 並不只是這些簡單的 HTML Tags 的用法,語義化的網頁也不是一兩篇文章能夠寫完的。慢慢來吧。從最常見的做起,養成好的習慣。回到文章前面的那句話,難道你忍心把頁面寫得這麼難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