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 (異步 Javascript 和 XML) 是個新產生的術語,專為描述JavaScript的兩項強大性能.這兩項性能在多年來一直被網絡開發者所忽略,直到最近Gmail, Google suggest和google Maps的橫空出世才使人們開始意識到其重要性.
這兩項被忽視的性能是:
• 無需重新裝載整個頁面便能向服務器發送請求.
• 對XML文檔的解析和處理.
步驟 1 – "請!" --- 如何發送一個HTTP請求
為了用JavaScript向服務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 需要一個具備這種功能的類實例. 這樣的類首先由Internet Explorer以ActiveX對象引入, 被稱為XMLHTTP. 後來Mozilla, Safari 和其他浏覽器紛紛仿效, 提供了XMLHttpRequest類,它支持微軟的ActiveX對象所提供的方法和屬性.
因此, 為了創建一個跨浏覽器的這樣的類實例(對象), 可以應用如下代碼: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上例對代碼做了一定簡化,這是為了解釋如何創建XMLHTTP類實例. 實際的代碼實例可參閱本篇步驟3.)
如果服務器的響應沒有XML mime-type header,某些Mozilla浏覽器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服務器響應的header不是text/XML,可以調用其它方法修改該header.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接下來要決定當收到服務器的響應後,需要做什麼.這需要告訴HTTP請求對象用哪一個Javascript函數處理這個響應.可以將對象的onreadystatechange屬性設置為要使用的JavaScript的函數名,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注意:在函數名後沒有括號,也無需傳遞參數.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在扉頁(fly)中定義函數及其對響應要采取的行為,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do the thing
};
在定義了如何處理響應後,就要發送請求了.可以調用HTTP請求類的open()和send()方法, 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pen('GET', 'http://www.example.org/some.file',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open()的第一個參數是HTTP請求方式 – GET, POST, HEAD 或任何服務器所支持的您想調用的方式. 按照HTTP規范,該參數要大寫;否則,某些浏覽器(如Firefox)可能無法處理請求.有關HTTP請求方法的詳細信息可參考http://www.w3.org/Protocols/rfc2616/rfc2616-sec9.Html W3C specs
• 第二個參數是請求頁面的URL.由於自身安全特性的限制,該頁面不能為第三方域名的頁面.同時一定要保證在所有的頁面中都使用准確的域名,否則調用open()會得到"permission denIEd"的錯誤提示.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訪問站點時使用domain.tld,而當請求頁面時,卻使用www.domain.tld.
• 第三個參數設置請求是否為異步模式.如果是TRUE, JavaScript函數將繼續執行,而不等待服務器響應.這就是"AJax"中的"A".
如果第一個參數是"POST",send()方法的參數可以是任何想送給服務器的數據. 這時數據要以字符串的形式送給服務器,如下所示:
name=value&anothername=othervalue&so=on
步驟 2 – "收到!" --- 處理服務器的響應
當發送請求時,要提供指定處理響應的JavaScript函數名.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我們來看看這個函數的功能是什麼.首先函數會檢查請求的狀態.如果狀態值是4,就意味著一個完整的服務器響應已經收到了,您將可以處理該響應.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everything is good, the response is received
} else {
// still not ready
}
readyState的取值如下:
• 0 (未初始化)
• 1 (正在裝載)
• 2 (裝載完畢)
• 3 (交互中)
• 4 (完成)
(Source)
接著,函數會檢查HTTP服務器響應的狀態值. 完整的狀態取值可參見 W3C site. 我們著重看值為200 OK的響應.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perfect!
} else {
//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request,
// for example the response may be a 404 (Not Found)
// 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response codes
}
在檢查完請求的狀態值和響應的HTTP狀態值後, 您就可以處理從服務器得到的數據了.有兩種方式可以得到這些數據:
• 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以文本字符串的方式返回服務器的響應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 以XMLDocument對象方式返回響應.處理XMLDocument對象可以用JavaScript DOM函數
步驟 3 – "萬事俱備!" - 簡單實例
我們現在將整個過程完整地做一次,發送一個簡單的HTTP請求. 我們用JavaScript請求一個HTML文件, test.html, 文件的文本內容為"I'm a test.".然後我們"alert()"test.Html文件的內容.
style="cursor: pointer;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Make a request
本例中:
• 用戶點擊浏覽器上的"請求"鏈接;
• 接著函數makeRequest()將被調用.其參數 – HTML文件test.Html在同一目錄下;
• 這樣就發起了一個請求.onreadystatechange的執行結果會被傳送給alertContents();
• alertContents()將檢查服務器的響應是否成功地收到,如果是,就會"alert()"test.Html文件的內容.
步驟 4 – "X-文檔" --- 處理XML響應
在前面的例子中,當服務器對HTTP請求的響應被收到後,我們會調用請求對象的reponseText屬性.該屬性包含了test.Html文件的內容.現在我們來試試responseXML屬性.
首先,我們新建一個有效的XML文件,後面我們將使用這個文件.該文件(test.XML)源代碼如下所示:
I'm a test.
在該腳本中,我們只需修改請求部分:
...
>
...
接著,在alertContents()中,我們將alert()的代碼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換成:
var xmldoc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root_node = 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root').item(0);
alert(root_node.firstChild.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