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AJAX,大家都立刻會想起Gmail、gogle map這幾個經典的AJax應用。Gmail的優良表現我們都看過了,那麼它的實現你研究過了嗎?它怎麼在幾個不同的浏覽器上可以一致的實現XML異步調用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登錄gmail以後我們會先進入這個頁面:
<Html><head><meta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http-equiv="content-type">
<title>Gmail</title><link rel="alternate"
type="application/atom+XML"
title="Gmail Atom Feed"
href="feed/atom" /><script src="?vIEw=page&name=browser&ver=c0d3d44c64799453">
</script></head><noscript>
<font face=arial>
這是主框架網頁兼浏覽器檢測頁。如果浏覽器通過了檢測(支持Javascript、cookIE和XML控件)則在頁面上寫一段框架代碼。要注意到的是google在這裡耍了一個小花招,那個叫做main的框架頁面裡面看來沒有多少東西,好東東都在那個叫JS的框架裡面呢。
我們接著把這個JS框架拉出來看看:整整1500多行的Javascript代碼!這個頁面有240多k,幾乎全都是Javascript代碼。其實其中大部分都是老生常談的JS代碼了,不過我們可以一窺google的編碼風格:盡可能壓縮信息量,變量名能用一個字母的絕不用兩個,函數名一概都是兩個字母的,函數內的會車是沒有的,縮進也是沒有的。
雖然代碼沒有特地加密,但是如此處理一番之後也就沒什麼可讀性了。還好系統的關鍵字是不能縮水的,順著XML控件的名字我們可以揪出來跟AJax異步加載數據相關的幾個關鍵函數:
function vb(){var a=null;
if(r)
{
var b=fG?"Microsoft.XMLHTTP":"Msxml2.XMLHTTP";
try
{
a=new ActiveXObject(b)
}
catch(c){q(c);
alert("您需要啟用活動腳本功能和activeX 控件。")
}
}
else
{
a=new XMLHttpRequest();
if(!a);
{
alert("此浏覽器不支持 XMLHttpRequest。")
}
}
return a
}
//emu注釋 構造XML控件並返回給調用者
function ot(a,b)
{;try{a.send(b)}catch(c){q(c);
if(c.number==-2146697208)
{
alert("請確保 Internet Explorer
的”語言”設置部分不是空白。")
}}}
//emu注釋 執行發送數據操作
a:XML控件
b:要發送的數據
function Wf(a,b,c){Da(3);
b=Ld(b);Hf(a,b,c)}
//emu注釋 a:XML控件 b:訪問的url
c:回調函數 Da是驗證參數長度的函數
//Ld是一個url轉換加工的函數,
主要處理url自帶的CGI參數和翻頁的頁數等
function Hf(a,b,c){Da(3);
a.onreadystatechange=c;
a.open("GET",b,true);ot(a,null)}
//emu注釋 不發送數據直接請求資源
a:XML控件 b:訪問的url c:回調函數
function nt(a,b,c,d){Da(4);
a.onreadystatechange=d;
a.open("POST",b,true);
ot(a,c)
}
//emu注釋 發送數據並請求資源
a:XML控件 b:訪問的url
c:要發送的數據 d:回調函數
基本上就這麼多了,沒有什麼新鮮
的東西。發送http請求之後它又怎麼處理返回的XML的呢?事實上他沒有處理。他所處理的僅僅是最基本responseText,而CGI則直接生成JS腳本到客戶端回調(用eval運行),或者生成文本信息。這就是為什麼gmail可以輕松跨域幾個浏覽器了。
作為最受推崇的一個AJax應用,卻幾乎沒有用到xml。像這樣用XML控件來收發文本信息後在頁面上展現的技術,基本上就是現在AJAX最流行的應用方式了,不過這樣也能叫AJAX嗎?我寧可就叫它AJ,最多叫AJAH。今天先到這,下回再過來分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AJax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