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濕矣
首先請大家記住這個 V8 的在線手冊——http://izs.me/v8-docs/main.html。
還記得上次的 building.gyp 文件嗎?
代碼如下:
{
"targets": [
{
"target_name": "addon",
"sources": [ "addon.cc" ]
}
]
}
就像這樣,舉一反三,如果多幾個 *.cc 文件的話就是這樣的:
"sources": [ "addon.cc", "myexample.cc" ]
上次我們把倆步驟分開了,實際上配置和編譯可以放在一起的:
$ node-gyp configure build
復習完了嗎?沒?!
好的,那我們繼續吧。
表番
函數參數
現在我們終於要講參數了呢。
讓我們設想有這樣一個函數 add(a, b) 代表把 a 和 b 相加返回結果,所以先把函數外框寫好:
代碼如下:
#include <node.h>
using namespace v8;
Handle<Value> Add(const Arguments& args)
{
HandleScope scope;
//... 又來!
}
Arguments
這個就是函數的參數了。我們不妨先看看 v8 的官方手冊參考。
•int Length() const
•Local<Value> operator[](int i) const
其它的我們咱不關心,這兩個可重要了!一個代表傳入函數的參數個數,另一個中括號就是通過下標索引來訪問第 n 個參數的。
所以如上的需求,我們大致就可以理解為 args.Length() 為 2,args[0] 代表 a 以及 args[1] 代表 b 了。並且我們要判斷這兩個數的類型必須得是 Number。
注意到沒,中括號的索引操作符返回結果是一個 Local<Value> 也就是 Node.js 的所有類型基類。所以傳進來的參數類型不定的,我們必須得自己判斷是什麼參數。這就關系到了這個 Value 類型的一些函數了。
•IsArray()
•IsBoolean()
•IsDate()
•IsFunction()
•IsInt32()
•IsNativeError()
•IsNull()
•IsNumber()
•IsRegExp()
•IsString()
•...
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剩下的自己看文檔。。:.゚ヽ(*´∀`)ノ゚.:。
ThrowException
這個是我們等下要用到的一個函數。具體在 v8 文檔中可以找到。
顧名思義,就是拋出錯誤啦。執行這個語句之後,相當於在 Node.js 本地文件中執行了一條 throw() 語句一樣。比如說:
ThrowException(Exception::TypeError(String::New("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就相當於執行了一條 Node.js 的:
throw new TypeError("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Undefined()
這個函數呢也在文檔裡面。
具體就是一個空值,因為有些函數並不需要返回什麼具體的值,或者說沒有返回值,這個時候就需要用 Undefined() 來代替了。
動手吧騷年!
在理解了以上的幾個要點之後,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寫出 a + b 的邏輯了,我就把 Node.js 官方手冊的代碼抄過來給你們過一遍就算完事了:
代碼如下:
#include <node.h>
using namespace v8;
Handle<Value> Add(const Arguments& args)
{
HandleScope scope;
// 代表了可以傳入 2 個以上的參數,但實際上我們只用前兩個
if(args.Length() < 2)
{
// 拋出錯誤
ThrowException(Exception::TypeError(String::New("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 返回空值
return scope.Close(Undefined());
}
// 若前兩個參數其中一個不是數字的話
if(!args[0]->IsNumber() || !args[1]->IsNumber())
{
// 拋出錯誤並返回空值
ThrowException(Exception::TypeError(String::New("Wrong arguments")));
return scope.Close(Undefined());
}
// 具體參考 v8 文檔
// http://izs.me/v8-docs/classv8_1_1Value.html#a6eac2b07dced58f1761bbfd53bf0e366)
// 的 `NumberValue` 函數
Local<Number> num = Number::New(args[0]->NumberValue() + args[1]->NumberValue());
return scope.Close(num);
}
函數大功告成!
最後把尾部的導出函數給寫好就 OK 了。
代碼如下:
void Init(Handle<Object> exports)
{
exports->Set(String::NewSymbol("add"),
FunctionTemplate::New(Add)->GetFunction());
}
NODE_MODULE(addon, Init)
等你編譯好之後,我們就能這樣用了:
代碼如下:var addon = require('./build/Release/addon');
console.log(addon.add(1, 1) + "b");
你會看到一個 2b !✧。٩(ˊᗜˋ)و✧*。
回調函數
上一章我們只講了個 Hello world,這一章阿婆主就良心發現一下,再來個回調函數的寫法。
慣例我們先寫好框架:
代碼如下:
#include <node.h>
using namespace v8;
Handle<Value> RunCallback(const Arguments& args)
{
HandleScope scope;
// ...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
return scope.Close(Undefined());
}
然後我們決定它的用法是這樣的:
func(function(msg) {
console.log(msg);
});
即它會給回調函數傳入一個參數,我們設想它是一個字符串,然後我們可以 console.log() 出來看。
首先你要有一個字符串系列
廢話不多說,先給它一個字符串喂飽了再說吧。(√ ζ ε:)
不過我們得讓這個字符串是通用類型的,因為 Node.js 代碼是弱類型的。
Local<Value>::New(String::New("hello world"));
什麼?你問我什麼是 Local<Value>?
那我稍稍講一下吧,參考自這裡和V8參考文檔。
如文檔所示,Local<T> 實際上繼承自 Handle<T>,我記得上一章已經講過 Handle<T> 這個東西了。
然後下面就是講 Local 了。
Handle 有兩種類型, Local Handle 和 Persistent Handle ,類型分別是 Local<T> : Handle<T> 和 Persistent<T> : Handle<T> ,前者和 Handle<T> 沒有區別生存周期都在 scope 內。而後者的生命周期脫離 scope ,你需要手動調用 Persistent::Dispose 結束其生命周期。也就是說 Local Handle 相當於在 C++`在棧上分配對象而 Persistent Handle 相當於 C++ 在堆上分配對象。
然後你要有個參數表系列
終端命令行調用 C/C++ 之後怎麼取命令行參數?
代碼如下: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對了,這裡的 argc 就是命令行參數個數,argv[] 就是各個參數了。那麼調用 Node.js 的回調函數,v8 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
代碼如下:V8EXPORT Local<Value> v8::Function::Call(Handle<Object>recv,
int argc,
Handle<Value> argv[]
);
~~QAQ 卡在了 Handle<Object> recv 了!!!明天繼續寫。~~
好吧,新的一天開始了我感覺我充滿了力量。(∩^o^)⊃━☆゚.*・。
經過我多方面求證(SegmentFault和StackOverflow以及一個扣扣群),終於解決了上面這個函數仨參數的意思。
後面兩個參數就不多說了,一個是參數個數,另一個就是一個參數的數組了。至於第一個參數 Handle<Object> recv,StackOverflow 仁兄的解釋是這樣的:
It is the same as apply in JS. In JS, you do
代碼如下:
var context = ...;
cb.apply(context, [ ...args...]);
The object passed as the first argument becomes this within the function scope. More documentation on MDN. If you don't know JS well, you can read more about JS's this here: http://unschooled.org/2012/03/understanding-javascript-this/
—— 摘自 StackOverflow
總之其作用就是指定了被調用函數的 this 指針。這個 Call 的用法就跟 JavaScript 中的 bind()、call()、apply() 類似。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參數表建好,然後傳入這個 Call 函數供其執行。
第一步,顯示轉換函數,因為本來是 Object 類型:
Local<Function> cb = Local<Function>::Cast(args[0]);
第二步,建立參數表(數組):
Local<Value> argv[argc] = { Local<Value>::New(String::New("hello world")) };
最後調用函數系列
調用 cb ,把參數傳進去:
cb->Call(Context::GetCurrent()->Global(), 1, argv);
這裡第一個參數 Context::GetCurrent()->Global() 所代表的意思就是獲取全局上下文作為函數的 this;第二個參數就是參數表中的個數(畢竟雖然 Node.js 的數組是有長度屬性的,但是 C++ 裡面數組的長度實際上系統是不知道的,還得你自己傳進一個數來說明數組長度);最後一個參數就是剛才我們建立好的參數表了。
終章之結束文件系列
相信這一步大家已經輕車熟路了吧,就是把函數寫好,然後放進導出函數裡面,最後申明一下。
我就直接放出代碼吧,或者直接跑去 Node.js 的文檔看也行。
代碼如下:
#include <node.h>
using namespace v8;
Handle<Value> RunCallback(const Arguments& args)
{
HandleScope scope;
Local<Function> cb = Local<Function>::Cast(args[0]);
const unsigned argc = 1;
Local<Value> argv[argc] = { Local<Value>::New(String::New("hello world")) };
cb->Call(Context::GetCurrent()->Global(), argc, argv);
return scope.Close(Undefined());
}
void Init(Handle<Object> exports, Handle<Object> module)
{
module->Set(String::NewSymbol("exports"),
FunctionTemplate::New(RunCallback)->GetFunction());
}
NODE_MODULE(addon, Init)
Well done! 最後剩下的步驟就自己去吧。至於 Js 裡面這麼調用這個函數,我在之前已經提到過了。
番外
嘛嘛,我感覺我的學習筆記寫得越來越奔放了求破~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吧,寫學習筆記的過程中我又漲姿勢了,比如說那個 Call 函數的參數意義。
如果你們覺得本系列學習筆記對你們還有幫助的話,就來和我一起搞基吧麼麼哒~Σ>―(〃°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