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是一種基於對象(object-based)的語言,你遇到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對象。但是,它又不是一種真正的面向對象編程(OOP)語言,因為它的語法中沒有class(類)。
學習Javascript,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我覺得,Object(對象)最難。因為Javascript的Object模型很獨特,和其他語言都不一樣,初學者不容易掌握。
下面就是我的學習筆記,希望對大家學習這個部分有所幫助。我主要參考了Object-Oriented JavaScript和Professional JavaScript for Web Developers (2nd Edition)這兩本書。它們都是非常優秀的Javascript讀物,推薦閱讀。
筆記分成兩部分。今天的第一部分是討論"封裝"(Encapsulation),下一次的第二部分討論"繼承"(Inheritance)。
============================
Javascript 面向對象編程(一):封裝
Javascript是一種基於對象(object-based)的語言,你遇到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對象。但是,它又不是一種真正的面向對象編程(OOP)語言,因為它的語法中沒有class(類)。
那麼,如果我們要把"屬性"(property)和"方法"(method),封裝成一個對象,甚至要從原型對象生成一個實例對象,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 生成對象的原始模式
假定我們把貓看成一個對象,它有"名字"和"顏色"兩個屬性。
var Cat = {
name : '',
color : ''
}
現在,我們需要根據這個原型對象,生成兩個實例對象。
var cat1 = {};
cat1.name = "大毛";
cat1.color = "黃色";
var cat2 = {};
cat2.name = "二毛";
cat2.color = "黑色";
好了,這就是最簡單的封裝了。但是,這樣的寫法有兩個缺點,一是如果多生成幾個實例,寫起來就非常麻煩;二是實例與原型之間,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看出有什麼聯系。
2. 原始模式的改進
我們可以寫一個函數,解決代碼重復的問題。
function Cat(name,color){
return {
name:name,
color:color
}
}
然後生成實例對象,就等於是在調用函數:
var cat1 = Cat("大毛","黃色");
var cat2 = Cat("二毛","黑色");
這種方法的問題依然是,cat1和cat2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不能反映出它們是同一個原型對象的實例。
3. 構造函數模式
為了解決從原型對象生成實例的問題,Javascript提供了一個構造函數(Constructor)模式。
所謂"構造函數",其實就是一個普通函數,但是內部使用了this變量。對構造函數使用new運算符,就能生成實例,並且this變量會綁定在實例對象上。
比如,貓的原型對象現在可以這樣寫,
function Cat(name,color){
this.name=name;
this.color=color;
}
我們現在就可以生成實例對象了。
var cat1 = new Cat("大毛","黃色");
var cat2 = new Cat("二毛","黑色");
alert(cat1.name); // 大毛
alert(cat1.color); // 黃色
這時cat1和cat2會自動含有一個constructor屬性,指向它們的構造函數。
alert(cat1.constructor == Cat); //true
alert(cat2.constructor == Cat); //true
Javascript還提供了一個instanceof運算符,驗證原型對象與實例對象之間的關系。
alert(cat1 instanceof Cat); //true
alert(cat2 instanceof Cat); //true
4. 構造函數模式的問題
構造函數方法很好用,但是存在一個浪費內存的問題。
請看,我們現在為Cat對象添加一個不變的屬性"type"(種類),再添加一個方法eat(吃老鼠)。那麼,原型對象Cat就變成了下面這樣:
function Cat(name,color){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 = color;
this.type = "貓科動物";
this.eat = function(){alert("吃老鼠");};
}
還是采用同樣的方法,生成實例:
var cat1 = new Cat("大毛","黃色");
var cat2 = new Cat ("二毛","黑色");
alert(cat1.type); // 貓科動物
cat1.eat(); // 吃老鼠
表面上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對於每一個實例對象,type屬性和eat()方法都是一模一樣的內容,每一次生成一個實例,都必須為重復的內容,多占用一些內存。這樣既不環保,也缺乏效率。
alert(cat1.eat == cat2.eat); //false
能不能讓type屬性和eat()方法在內存中只生成一次,然後所有實例都指向那個內存地址呢?回答是可以的。
5. Prototype模式
Javascript規定,每一個構造函數都有一個prototype屬性,指向另一個對象。這個對象的所有屬性和方法,都會被構造函數的實例繼承。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那些不變的屬性和方法,直接定義在prototype對象上。
function Cat(name,color){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 = color;
}
Cat.prototype.type = "貓科動物";
Cat.prototype.eat = function(){alert("吃老鼠")};
然後,生成實例。
var cat1 = new Cat("大毛","黃色");
var cat2 = new Cat("二毛","黑色");
alert(cat1.type); // 貓科動物
cat1.eat(); // 吃老鼠
這時所有實例的type屬性和eat()方法,其實都是一個內存地址,指向prototype對象,因此就提高了運行效率。
alert(cat1.eat == cat2.eat); //true
6. Prototype模式的驗證方法
6.1 isPrototypeOf()
這個方法用來判斷,某個proptotype對象和某個實例之間的關系。
alert(Cat.prototype.isPrototypeOf(cat1)); //true
alert(Cat.prototype.isPrototypeOf(cat2)); //true
6.2 hasOwnProperty()
每個實例對象都有一個hasOwnProperty()方法,用來判斷某一個屬性到底是本地屬性,還是繼承自prototype對象的屬性。
alert(cat1.hasOwnProperty("name")); // true
alert(cat1.hasOwnProperty("type")); // false
6.3 in運算符
in運算符可以用來判斷,某個實例是否含有某個屬性,不管是不是本地屬性。
alert("name" in cat1); // true
alert("type" in cat1); // true
in運算符還可以用來遍歷某個對象的所有屬性。
for(var prop in cat1) { alert("cat1["+prop+"]="+cat1[pr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