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JavaScript入門知識 >> 關於JavaScript >> JavaScript中數組slice和splice的對比小結
JavaScript中數組slice和splice的對比小結
編輯:關於JavaScript     

前言

今天重溫了一下Javascript,看到了數組的方法,其中有兩個比較相似的方法——splice和splice,看著很像,就是多了一個p,但是用法卻相當不一樣。

在使用中,可以通過選擇一個具有強語義表達性的 API 來減少混淆的發生。

1、slice

slice是指定在一個數組中的元素創建一個新的數組,即原數組不會變

數組的 slice (ECMAScript 5.1 標准 15.4.4.10 節)非常類似於字符串的 slice。根據規范,slice 需要兩個參數,起點和終點。它會返回一個包含了從起點開始,到終點之前之間所有元素的新數組。

理解 slice 的功能並不是太難:

'abc'.slice(1,2)   // "b"
[14, 3, 77].slice(1, 2) // [3]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它並不會修改原數組。

下面的代碼段描述了這個行為,x 的值沒有變,y 則是被截取的部分。

var x = [14, 3, 77];
var y = x.slice(1, 2);
console.log(x);   // [14, 3, 77]
console.log(y);   // [3]

2、splice

splice是JS中數組功能最強大的方法,它能夠實現對數組元素的刪除、插入、替換操作,返回值為被操作的值。

     splice刪除:color.splice(1,2) (刪除color中的1、2兩項);

     splice插入:color.splice(1,0,'brown','pink') (在color鍵值為1的元素前插入兩個值);

     splice替換:color.splice(1,2,'brown','pink')  (在color中替換1、2元素);

雖然 splice(15.4.4.12 節)也需要(至少)兩個參數,但它的意義則完全不同。

[14, 3, 77].slice(1, 2)  // [3]
[14, 3, 77].splice(1, 2) // [3, 77]

除此之外,splice 還會改變原數組。

不要太驚訝,這正是 splice 的本意。

var x = [14, 3, 77]
var y = x.splice(1, 2)
console.log(x)   // [14]
console.log(y)   // [3, 77]

當你編寫自己的模塊時,選擇一個最不容易發生混淆的 API 非常重要。理論上,你的用戶不應該總是通過閱讀文檔來判斷他們需要哪一個。那麼我們應該遵循哪種命名規范呢?

我最熟悉的規范(與我之前在 QT 上的經驗有關)是正確地選擇動詞:現在時表示可能的修改行為,過去時則不會修改原對象,而是返回一個新的版本。如果可以的話,這兩種版本都要提供。

參考下面的例子:

var p = new Point(100, 75);
p.translate(25, 25);
console.log(p);  // { x: 125, y: 100 }
var q = new Point(200, 100);
var s = q.translated(10, 50);
console.log(q);  // { x: 200, y: 100 }
console.log(s);  // { x: 210, y: 150 }

注意(在二維笛卡爾坐標系中)移動位置的 translate() 和僅創建一個移動過的坐標的 translated() 之間的區別。調用 translate 會修改點 p 的值。然而,因為 translated() 不修改原對象,對象 q 沒有被修改,而只返回了一個新的拷貝 s。

總結

如果這個規范能夠非常一致地部署到你的應用中,那麼上面提到的那種混淆則會被最大化地減低。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帶來一定的幫助。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