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ive
看上去雖然和Angular中的定義類似,Directive 都是對DOM功能的一種拓展,但是 Vue 的 Directive 要弱的多。因為 Vue Component 其實本來就會包含對DOM的操作,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寫一個通用組件都是一個Component 而不是一個 Directive,而 在 Angular 我們寫一個通用的組件一般都是一個 Directive 。
所以我說 Vue 的 Directive 相比於 Angular 要弱的多,也可以說純粹的多,他就是對 DOM 功能的一個拓展,而不是為了封裝和DOM相關的邏輯。有興趣可以通過對比這兩個UI庫就能明白:
•Vux https://github.com/airyland/vux
•Angular Bootstrap https://github.com/angular-ui/bootstrap
對比就會發現,其實在 Vue 中我們封裝一個通用的組件(其實不管是不是通用)都是一個 Component,但是在 Angular 中卻是一個 Directive,因為 Angular 中的 Controller 其實只能創建一個 $scope 作用域。可以簡單的認為在 Vue Directive = Angular Directive + Controller。前面講到過 Vue 很多設計都和Angular2類似,Vue 中的 Directive 基本可以等價於 Angular2 的 Directive,但是千萬不要和 Angular 中的 Directive 搞混了。
為了避免誤導,所以後面不再拿 Angular Directive 作對比了。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分為三步:
•bind 第一次綁定到DOM元素上的時候觸發
•update bind完成之後立刻觸發,以後每當參數更新的時候都會觸發
•unbind 解除和DOM元素的綁定時觸發
API 簡潔到哭。。。
其中 update 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當 Directive 接收到一個值的更新的時候就會執行對應的代碼。update函數接收的參數就是用戶通過 Attr 傳入的值。
我們下面實現一個簡單的 Directive,它的作用是對 Todo List 輸入的內容進行校驗(表單校驗)。Directive 基本結構如下:
Vue.directive("minlength", { bind: function() { }, update: function(value) { }, unbind: function() { } });
然後,我們需要在用戶輸入的時候進行校驗,這裡實現一個簡單的 minlength 校驗,代碼如下:
Vue.directive("minlength", { bind: function() { var self = this; var el = this.el; el.addEventListener("keydown", function(e) { if(e.keyCode === 13) { if(el.value.length < self.minlength) { e.preventDefault(); } } }); var submit = el.parentNode.querySelector("button, [type='submit']"); submit.disabled = true; el.addEventListener("keyup", function(e) { submit.disabled = (el.value.length < self.minlength); }); }, update: function(value) { this.minlength = parseInt(value); }, unbind: function() { } });
基本邏輯就在在 bind 階段的時候就綁定事件,然後根據 update 時候傳入的 minlength 值來進行判斷。
目前看,Directive 應該就是為了實現類似的功能存在的,當然還有很多細枝末節的用法就不再細講了。Directive 在 Vue 中並不是很重要的一塊,大家平時寫代碼的時候更多還是寫 Component。
Filter 和 Mixins 看起來比較簡單,略過。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