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地方插入 JavaScript
JavaScript 可以出現在 HTML 的任意地方。使用標記<script>…</script>,你可以在 HTML 文檔的任意地方插入 JavaScript,甚至在<HTML>之前插入也不成問題。不過如果要在聲明框架的網頁(框架網頁)中插入,就一定要在<frameset>之前插入,否則不會運行。
基本格式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cript>
<!--
...
(JavaScript代碼)
...
//-->
</script>
第二行和第四行的作用,是讓不懂<script>標記的浏覽器忽略 JavaScript 代碼。一般可以省略,因為現在想找不懂 Script 的浏覽器,恐怕就連博物館裡也沒有了。第四行前邊的雙反斜槓“//”是 JavaScript 裡的注釋標號,以後將學到。
另外一種插入 JavaScript 的方法,是把 JavaScript 代碼寫到另一個文件當中(此文件通常應該用“.js”作擴展名),然後用格式為“<script src="javascript.js"></script>”的標記把它嵌入到文檔中。注意,一定要用“</script>”標記。
參考 <script>標記還有一個屬性:language(縮寫lang),說明腳本使用的語言。對於 JavaScript,請用“language="JavaScript"”。
參考 相對於<script>標記,還有一個<server>標記。<server>標記所包含的,是服務器端(Server Side)的腳本。本教程只討論客戶器端(Client Side)的 JavaScript,也就是用<script>標記包含的腳本。
如果想在浏覽器的“地址”欄中執行 JavaScript 語句,用這樣的格式:
javascript:<JavaScript語句>
這樣的格式也可以用在連接中:
<a href="javascript:<JavaScript語句>">...</a>
JavaScript 基本語法
每一句 JavaScript 都有類似於以下的格式:
<語句>;
其中分號“;”是 JavaScript 語言作為一個語句結束的標識符。雖然現在很多浏覽器都允許用回車充當結束符號,培養用分號作結束的習慣仍然是很好的。
語句塊 語句塊是用大括號“{ }”括起來的一個或 n 個語句。在大括號裡邊是幾個語句,但是在大括號外邊,語句塊是被當作一個語句的。語句塊是可以嵌套的,也就是說,一個語句塊裡邊可以再包含一個或多個語句塊。
JavaScript 中的變量
什麼是變量 從字面上看,變量是可變的量;從編程角度講,變量是用於存儲某種/某些數值的存儲器。所儲存的值,可以是數字、字符或其他的一些東西。
變量的命名 變量的命名有以下要求:
只包含字母、數字和/或下劃線;
要以字母開頭;
不能太長(其實有什麼人喜歡使用又長又臭的名字呢?);
不能與 JavaScript 保留字(Key Words,Reserved Words,數量繁多,不能一一列出;凡是可以用來做 JavaScript 命令的字都是保留字)重復。
而且,變量是區分大小寫的,例如,variable 和 Variable 是兩個不同的變量。不僅如此,大部分命令和“對象”(請參閱“對象化編程”章)都是區分大小寫的。
提示 給變量命名,最好避免用單個字母“a”“b”“c”等,而改用能清楚表達該變量在程序中的作用的詞語。這樣,不僅別人能更容易的了解你的程序,而且你在以後要修改程序的時候,也很快會記得該變量的作用。變量名一般用小寫,如果是由多個單詞組成的,那麼第一個單詞用小寫,其他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用大寫。例如:myVariable 和 myAnotherVariable。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美觀和易讀,因為 JavaScript 一些命令(以後將用更具體的方法闡述“命令”一詞)都是用這種方法命名的:indexOf;charAt 等等。
變量需要聲明 沒有聲明的變量不能使用,否則會出錯:“未定義”。聲明變量可以用:
var <變量> [= <值>];
var 我們接觸的第一個關鍵字(即保留字)。這個關鍵字用作聲明變量。最簡單的聲明方法就是“var <變量>;”,這將為<變量>准備內存,給它賦初始值“null”。如果加上“= <值>”,則給<變量>賦予自定的初始值<值>。
數據類型 變量可以用的數據類型有:
整型 只能儲存整數。可以是正整數、0、負整數,可以是十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八進制數的表示方法是在數字前加“0”,如“0123”表示八進制數“123”。十六進制則是加“0x”:“0xEF”表示十六進制數“EF”。
浮點型 即“實型”,能儲存小數。有資料顯示,某些平台對浮點型變量的支持不穩定。沒有需要就不要用浮點型。
字符串型 是用引號“" "”、“' '”包起來的零個至多個字符。用單引號還是雙引號由你決定。跟語文一樣,用哪個引號開始就用哪個結束,而且單雙引號可嵌套使用:'這裡是"JavaScript 教程"。' 不過跟語文不同的是,JavaScript 中引號的嵌套只能有一層。如果想再多嵌一些,你需要轉義字符:
轉義字符 由於一些字符在屏幕上不能顯示,或者 JavaScript 語法上已經有了特殊用途,在要用這些字符時,就要使用“轉義字符”。轉義字符用斜槓“\”開頭:\' 單引號、\" 雙引號、\n 換行符、\r 回車(以上只列出常用的轉義字符)。於是,使用轉義字符,就可以做到引號多重嵌套:'Micro 說:"這裡是\"JavaScript 教程\"。" '
布爾型 常用於判斷,只有兩個值可選:true(表“真”)和 false(表“假”)。true 和 false 是 JavaScript 的保留字。它們屬於“常數”。
對象 關於對象,在“對象化編程”一章將詳細講到。
由於 JavaScript 對數據類型的要求不嚴格,一般來說,聲明變量的時候不需要聲明類型。而且就算聲明了類型,在過程中還可以給變量賦予其他類型的值。聲明類型可以用賦予初始值的方法做到:
var aString = '';
這將把 aString 定義為具有空值的字符串型變量。
var anInteger = 0;
這將把 anInteger 定義為值為 0 的整型。
變量的賦值 一個變量聲明後,可以在任何時候對其賦值。賦值的語法是:
<變量> = <表達式>;
其中“=”叫“賦值符”,它的作用是把右邊的值賦給左邊的變量。下一節將討論到表達式。
JavaScript常數 有下列幾個:
null 一個特殊的空值。當變量未定義,或者定義之後沒有對其進行任何賦值操作,它的值就是“null”。企圖返回一個不存在的對象時也會出現null值。
NaN “Not a Number”。出現這個數值比較少見,以至於我們可以不理它。當運算無法返回正確的數值時,就會返回“NaN”值。NaN 值非常特殊,因為它“不是數字”,所以任何數跟它都不相等,甚至 NaN 本身也不等於 NaN 。
true 布爾值“真”。用通俗的說法,“對”。
false 布爾值“假”。用通俗的說法,“錯”。
在 Math 對象中還有一系列數學常數。這將在討論“對象化編程”時談到。
表達式與運算符表達式 與數學中的定義相似,表達式是指具有一定的值的、用運算符把常數和變量連接起來的代數式。一個表達式可以只包含一個常數或一個變量。運算符可以是四則運算符、關系運算符、位運算符、邏輯運算符、復合運算符。下表將這些運算符從高優先級到低優先級排列:
括號
(x) [x]
中括號只用於指明
數組的
下標
求反、自加、自減
-x
返回 x 的相反數
!x
返回與 x (布爾值)相反的布爾值
x++
x 值加 1,但仍返回原來的 x 值
x--
x 值減 1,但仍返回原來的 x 值
++x
x 值加 1,返回後來的 x 值
--x
x 值減 1,返回後來的 x 值
乘、除
x*y
返回 x 乘以 y 的值
x/y
返回 x 除以 y 的值
x%y
返回 x 與 y 的模(x 除以y 的余數)
加、減
x+y
返回 x 加 y 的值
x-y
返回 x 減 y 的值
關系運算
x<y x<=y
x>=y x>y
當符合條件時返回 true 值,否則返回 false 值
等於、
不等於
x==y
當 x 等於 y 時返回 true 值,否則返回 false 值
x!=y
當 x 不等於 y 時返回 true 值,否則返回 false 值
位與
x&y
當兩個數位同時為 1 時,返回的數據的當前數位為 1,其他情況都為 0
位異或
x^y
兩個數位中有且只有一個為 0 時,返回 0,否則返回 1
位或
x|y
兩個數位中只要有一個為 1,則返回 1;當兩個數位都為零時才返回零
位運算符通常會被當作邏輯運算符來使用。它的實際運算情況是:把兩個操作數(即 x 和 y)化成二進制數,對每個數位執行以上所列工作,然後返回得到的新二進制數。由於“真”值在電腦內部(通常)是全部數位都是 1 的二進制數,而“假”值則是全部是 0 的二進制數,所以位運算符也可以充當邏輯運算符。
邏輯與
x&&y
當 x 和 y 同時為 true 時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邏輯或
x||y
當 x 和 y 任意一個為 true 時返回 true,當兩者同時為 false 時返回 false
邏輯與/或有時候被稱為“快速與/或”。這是因為當第一操作數(x)已經可以決定結果,它們將不去理會 y 的值。例如,false && y,因為x == false,不管 y 的值是什麼,結果始終是 false,於是本表達式立即返回 false,而不論 y 是多少,甚至 y 可以導致出錯,程序也可以照樣運行下去。
條件
c?x:y
當條件 c 為 true 時返回 x 的值(執行 x 語句),否則返回 y 的值(執行 y 語句)
賦值、
復合運算
x=y
把 y 的值賦給 x,返回所賦的值
x+=y x-=y x*=y
x/=y x%=y
x 與 y 相加/減/乘/除/求余,所得結果賦給 x,並返回 x 賦值後
注意 所有與四則運算有關的運算符都不能作用在字符串型變量上。字符串可以使用 +、+= 作為連接兩個字符串之用。
提示 請密切注意運算的優先級。編程時如果不記得運算符的優先級,可以使用括號( )。例如:(a == 0)||(b == 0)。
一些用來賦值的表達式,由於有返回的值,可以加以利用。例如,用以下語句:a = b = c = 10,可以一次對三個變量賦值。
語句下面將開始討論 JavaScript 基本編程命令,或者叫“語句”。
注釋像其他所有語言一樣,JavaScript 的注釋在運行時也是被忽略的。注釋只給程序員提供消息。
JavaScript 注釋有兩種:單行注釋和多行注釋。單行注釋用雙反斜槓“//”表示。當一行代碼有“//”,那麼,“//”後面的部分將被忽略。而多行注釋是用“/*”和“*/”括起來的一行到多行文字。程序執行到“/*”處,將忽略以後的所有文字,直到出現“*/”為止。
提示 如果你的程序需要草稿,或者需要讓別人閱讀,注釋能幫上大忙。養成寫注釋的習慣,能節省你和其他程序員的寶貴時間,使他們不用花費多余的時間琢磨你的程序。在程序調試的時候,有時需要把一段代碼換成另一段,或者暫時不要一段代碼。這時最忌用 Delete 鍵,如果想要回那段代碼怎麼辦?最好還是用注釋,把暫時不要的代碼“隱”去,到確定方法以後再刪除也不遲。
if 語句
if ( <條件> ) <語句1> [ else <語句2> ];
本語句有點象條件表達式“?:”:當<條件>為真時執行<語句1>,否則,如果 else 部分存在的話,就執行<語句2>。與“?:”不同的是,if 只是一條語句,不會返回數值。<條件>是布爾值,必須用小括號括起來;<語句1>和<語句2>都只能是一個語句,欲使用多條語句,請用語句塊。
注意 請看下例:
if (a == 1)
if (b == 0) alert(a+b);
else
alert(a-b);
本代碼企圖用縮進的方法說明 else 是對應 if (a == 1) 的,但是實際上,由於 else 與 if (b == 0) 最相近,本代碼不能按作者的想法運行。正確的代碼是
if (a == 1) {
if (b == 0) alert(a+b);
} else {
alert(a-b);
}
提示 一行代碼太長,或者涉及到比較復雜的嵌套,可以考慮用多行文本,如上例,if (a == 1) 後面沒有立即寫上語句,而是換一行再繼續寫。浏覽器不會混淆的,當它們讀完一行,發現是一句未完成語句,它們會繼續往下讀。使用縮進也是很好的習慣,當一些語句與上面的一兩句語句有從屬關系時,使用縮進能使程序更易讀,方便程序員進行編寫或修改工作。
循環體
for (<變量>=<初始值>; <循環條件>; <變量累加方法>) <語句>;
本語句的作用是重復執行<語句>,直到<循環條件>為 false 為止。它是這樣運作的:首先給<變量>賦<初始值>,然後*判斷<循環條件>(應該是一個關於<變量>的條件表達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執行<語句>,然後按<變量累加方法>對<變量>作累加,回到“*”處重復,如果不成立就退出循環。這叫做“for循環”。下面看看例子。
for (i = 1; i < 10; i++) document.write(i);
本語句先給 i 賦初始值 1,然後執行 document.write(i)語句(作用是在文檔中寫 i 的值,請參越“對象化編程”一章);重復時 i++,也就是把 i 加 1;循環直到 i<10 不滿足,也就是 i>=10 時結束。結果是在文檔中輸出了“123456789”。
和 if 語句一樣,<語句>只能是一行語句,如果想用多條語句,你需要用語句塊。
與其他語言不同,JavaScript 的 for 循環沒有規定循環變量每次循環一定要加一或減一,<變量累加方法>可以是任意的賦值表達式,如 i+=3、i*=2、i-=j 等都成立。
提示 適當的使用 for 循環,能使 HTML 文檔中大量的有規律重復的部分簡化,也就是用 for 循環重復寫一些 HTML 代碼,達到提高網頁下載速度的目的。不過請在 Netscape 中重復進行嚴格測試,保證通過了才好把網頁傳上去。作者曾試過多次因為用 for 循環向文檔重復寫 HTML 代碼而導致 Netscape“猝死”。IE 中絕對沒有這種事情發生,如果你的網也是只給 IE 看的,用多多的 for 也沒問題。
除了 for 循環,JavaScript 還提供 while 循環。
while (<循環條件>) <語句>;
比 for 循環簡單,while 循環的作用是當滿足<循環條件>時執行<語句>。while 循環的累加性質沒有 for 循環強。<語句>也只能是一條語句,但是一般情況下都使用語句塊,因為除了要重復執行某些語句之外,還需要一些能變動<循環條件>所涉及的變量的值的語句,否則一但踏入此循環,就會因為條件總是滿足而一直困在循環裡面,不能出來。這種情況,我們習慣稱之為“死循環”。死循環會弄停當時正在運行的代碼、正在下載的文檔,和占用很大的內存,很可能造成死機,應該盡最大的努力避免。
break 和 continue有時候在循環體內,需要立即跳出循環或跳過循環體內其余代碼而進行下一次循環。break 和 continue 幫了我們大忙。
break;
本語句放在循環體內,作用是立即跳出循環。
continue;
本語句放在循環體內,作用是中止本次循環,並執行下一次循環。如果循環的條件已經不符合,就跳出循環。
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or (i = 1; i < 10; i++) {
if (i == 3 || i == 5 || i == 8) continue;
document.write(i);
}
輸出:124679。
switch 語句如果要把某些數據分類,例如,要把學生的成績按優、良、中、差分類,我們可能會用 if 語句: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if (score >= 0 && score < 60) {
result = 'fail';
} else if (score < 80) {
result = 'pass';
} else if (score < 90) {
result = 'good';
} else if (score <= 100) {
result = 'excellent';
} else {
result = 'error';
}
看起來沒有問題,但使用太多的 if 語句的話,程序看起來有點亂。switch 語句就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方法。
switch (e) {
case r1: (注意:冒號)
...
[break;]
case r2:
...
[break;]
...
[default:
...]
}
這一大段的作用是:計算 e 的值(e 為表達式),然後跟下邊“case”後的 r1、r2……比較,當找到一個相等於 e 的值時,就執行該“case”後的語句,直到遇到 break 語句或 switch 段落結束(“}”)。如果沒有一個值與 e 匹配,那麼就執行“default:”後邊的語句,如果沒有 default 塊,switch 語句結束。
上邊的 if 段用 switch 改寫就是: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witch (parseInt(score / 10)) {
case 0: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result = 'fail';
break;
case 6:
case 7:
result = 'pass';
break;
case 8:
result = 'good';
break;
case 9:
result = 'excellent';
break;
default:
if (score == 100)
result = 'excellent';
else
result = 'error';
}
其中 parseInt()方法是以後會介紹的,作用是取整。最後 default 段用的 if 語句,是為了不把 100 分當錯誤論(parseInt(100 /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