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不知道誰說百度的流量份額下降了很多,360的上升了不少,數據來源很明確,但是數據的真實性誰也搞不清楚。如果百度流量份額真的下降了,是不是因為搜不出好東西來了?
把搜索引擎數據庫填滿的,不是那寥寥無幾的大網站,而是數不盡的中小網站。中小網站對於百度的意義,就像中小賣家對於淘寶的意義。所以如果百度不伺候好這些長尾網站,能搜的東西可能真的越來越少了。
老套白皮書的新解讀
當然,百度站長平台一直都很努力的,最近就推出了《百度搜索引擎網頁質量白皮書》PDF版,總共18頁。它就是想告訴你什麼樣的網頁是好網頁,什麼樣的網頁是差網頁,而且中間還分好壞的級別,並且有案例可以參考。
如果你已經從事SEO好些年了,看完這份白皮書之後,你會有一種“看了等於沒看”的感覺。這些東西很有道理,所以你可以理解為老生常談。白皮書還是那份白皮書,但你解讀它的角度可以不一樣。仔細看的話,你也會發現一些新東西。比如以下幾個:
1、增加了浏覽體驗考核
它這裡只是說用戶浏覽體驗,沒有說用戶體驗。也就是說,它只強調視覺層面的東西。這算是用戶體驗的一個分支,但是這次百度沒有說一些含蓄的行話套話,而是直接指明了影響浏覽體驗的兩大敏感因素:排版和廣告。
對於排版,百度說要排版合理、版式美觀、易於浏覽和閱讀。
我的理解是行間距和段落間距要疏松一點,多進行分段,大小標題和列表穿插其中,使內容富有層次感。
對於廣告,百度說廣告不能混雜在內容當中,而且廣告語內容的匹配度要盡量高。它還用一張“影響網頁質量的要素圖”明示了廣告對用戶體驗的影響太猖狂了:
有人說文章有料就不要在意排版這些細節,但是大部分用戶在意,搜索引擎在意,所以最好還是重視起來,好好給網頁整整容。有時候一個人什麼都沒做錯,錯就錯在長得太丑了。網頁也一樣,視覺化營銷應該作為浮躁風氣下的新武器,因為在大數據時代,實在有太多的數據,用戶的眼球已經被蹂躏得筋疲力盡了。
2、關於可訪問性
白皮書提到,百度希望網頁不要設置太多的閱讀障礙,盡量能夠讓用戶直接獲取網頁信息或資源,不要過分使用注冊、登錄、安裝插件等等限制手段。
這裡會存在一個悖論:限制越多的資源往往質量越高,但是限制太多又會影響用戶體驗,順便影響搜索表現。
如果聽百度的,一切以用戶為中心,不設限制,但是目前互聯網上版權意識又太薄弱,自己的知識產權很容易受到損害。
再三考量之後,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設限,放棄迎合百度的胃口。搜索流量不能賺幾個錢,還可能讓自己的東西被抄襲一百遍,最後丟了尊嚴。
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思考。現在賣文章的人越來越多了,往後賣其它內容的人可能也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以後真正的好內容可能就要直接花錢買了,在搜索引擎上是搜不到的,最後搜索引擎會漸漸演變為一個大眾化的“基礎知識庫”,它只能停留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SEO”這個水平,而不能達到“百度一下,你就懂SEO”的水平。
至於那些深刻見解、行業機密、系統性教程等等干貨,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眾也不懂得怎麼搜這些東西),市場供需關系也會讓這些內容自動賺錢。
所以,中小內容網站的可以考慮往這個方向去走:用大而全的內容從搜索引擎獲取流量,用小而精的內容進行變現。
3、沒有提到原創與不原創
幾年前強調原創的力度比較大,於是各種心靈雞湯、旅游心得、婚喪嫁娶這種圈子型文章以及死皮賴臉湊字數的專家文章噼裡啪啦冒了出來。沒有內容體系的原創和沒有深度的原創都會造成無效信息的泛濫。
所以,整篇《百度搜索引擎網頁質量白皮書》甚至都沒有出現“原創”兩個字。
實際上,原創根本就不是要緊的事。如果互聯網上只有原創,就相當於線下只有生產廠家,沒有運營商和推廣渠道一樣,那產品的影響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對於內容的輸出,最根本的是保證價值輸出,至於原創與否,搜索引擎和用戶都不太想去追究了。
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基本的內容路線都有三條:
1、原創
有實力的原創就是秀出專家魅力,沒實力的原創就是制造垃圾。所以,走這條路線的,一般都是某領域的專家,也只有它們的原創才能生存。如果你本身沒有對一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僅僅想噴出自己的淺見,那還是算了吧,反正也創造不了價值。
2、策選
策選可以理解為策劃+選擇。如果說原創考驗的是專業實力,那麼策選考驗的就是體系組合能力。網上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對這些資源進行多種多樣的組合加工,就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變種內容。就像造房子,一堆磚頭、沙石、鋼筋水泥就擺在那裡,最後決定房子造型的是你的構思和規劃。內容體系就是構思和規劃,也即是策選的過程。
3、采集
采集就是直接拿過來用,有些網站就是以干這事為生的,比如一些網頁精算網站。目前,直接拿過來用還是相對容易的,版權追求還沒有那麼大的震懾力,但這並不等於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胡亂采集就相當於內容搶劫,是會遭報應的。走采集路線考驗的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