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不斷升級外鏈算法,打擊各種外鏈作弊行為,但這仍然無法改變第二代搜索引擎對反向鏈接引導作用的依賴性。因此,外鏈建設依舊重要,但許多人之前那種“發外鏈”的心態必須真正改變——“外鏈不是發出來的”,尤其是能產生更多有效點擊的“優質外鏈不是發出來的”。
百度一下,“發外鏈”真的很熱門呀
之所以“發外鏈”方法會不胫而走,是因為它容易簡單,高效快捷——國內一些網站推廣公司外鏈團隊甚至達到了1000人以上。
一言以蔽之,“發外鏈”方法就是追求鏈接數量取勝——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似是而非的“一個網頁被鏈接的數量越多,它的價值就越高,就越值得搜索引擎重視”。進而派生出那種簡單化的外鏈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觀念,自然得出了“既然沒有人來推薦我的網頁,那麼自己主動‘走出去’建設外鏈”,向大家推廣我自己網站URL的外鏈建設方法論。
單純從理論上來說,“自己主動‘走出去’建設外鏈推廣”的想法並沒有錯,網友與搜索引擎並不排斥這樣主動走出去的“自我網頁鏈接建設行為”——因為鏈接的本質是URL推薦,百度《搜索引擎優化指南2.0》中說:“我們所說的超鏈,就是推薦的一種(形式)”。而毛遂自薦也是推薦的一種形式。
可是,人類社會認可“毛遂自薦”作為推薦行為的一種,但並不等於無條件地認可所有“毛遂自薦”行為的價值——恰恰相反,任何“毛遂自薦”行為的價值只有得到更多人認同後,它的價值才是有意義的。
這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互聯網之中的鏈接推薦行為,“毛遂自薦”的“發外鏈”行為必須借助更多他人的更多推薦(更多用戶主動的鏈接分享)與認可(更多用戶從此入口點擊進入)才能真正實現自己作為“推薦網頁入口”的價值所在。
因為外鏈是互聯網上一個網頁引導入口——不單單對於搜索引擎蜘蛛如此,而且對於網友更是如此——“用戶接觸到你的網頁是從其他網頁的鏈接開始的”。對網友來說,如果你不能通過內容吸引他心甘情願地點擊這個外鏈的話,這個網頁入口就是無效的,這樣的網頁推薦作用也就沒有完成。
而從前搜索引擎無法識別無效的外鏈推薦,因此,“發外鏈”的朋友們就瞄准了這樣現實的搜索引擎缺陷,只強調外鏈“對搜索引擎蜘蛛的網頁引導入口”作用,完全忽略了對網友的網頁引導入口作用——這也正是“發外鏈”方法的簡單容易之所在。
從暫時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外鏈建設方法的確效果很好,但絕大多數網站運作模式並不是那種“一錘子買賣”的“一夜暴富”型網站,它們需要較長期經營,而搜索引擎不會容忍自己永遠被欺騙利用的——因此,“發外鏈”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著實高效快捷,其實一點都不高效,完全是“拔苗助長”。
其次,從鏈接建設者的角度來看,“發外鏈”方法最大的問題所在:它指望著單純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整個網站的外鏈建設——而不是如同“鏈接誘餌”那種激發更多“推薦”(鏈接分享)與“認可”(鏈接點擊)的“毛遂自薦”行為。而是希望利用搜索引擎的缺陷,最終達到搜索引擎長期青睐自己網站的目的。
我們社會萬事不求人心態很流行呀
這種“發外鏈”方法後面所隱藏的“萬事不求人”——如此外鏈建設策略不僅完全與互聯網“信息分享,價值傳遞”的“推薦”初衷背道而馳。並且,如此“萬事不求人”並不等於自強精神,而是一種反現代商業社會“合作共贏”的妄自尊大,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
要知道,搜索引擎的產生本身就是一種“眾包”產物——搜索引擎的推薦是建立在“網友作為內容價值的評判者”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它將信息價值的評判標准交給網友,並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搜集眾多網友的推薦與肯定——甚至包括網友不書面表態的“用腳投票”推薦行為(用戶搜索行為數據積累),最終確定自己應該推薦的頁面。
無論群發手工,如此“發外鏈”我都不會讓它得逞的
在實踐中,這種“萬事不求人”的“發外鏈”方法也難以維繼——它必然遭遇外鏈資源太少的問題,最終導致只要可以留下鏈接就一定見縫插針留下自己鏈接的錯誤外鏈策略;而過於追求數量取勝,必然導致網站整體鏈接用戶體驗度低,以鄰為壑的外鏈建設方法。結果不要說鏈接無人點擊,無人分享,搜索引擎收錄少,外鏈權重低,甚至鏈接是否能留下都是問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