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崗位的SEO、運營人員,通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有時在我們交流的時候會說SEO的人員應該是這個 “神”也必須是個“神”,每天應對老板、同事以及自己的各種“為什麼”,在這些問題中,其中就會有類似“什麼時候能漲?什麼時候能做到?需要等多長時間” 等等一些類似覺得的“不靠譜”或者“無法回答”的問題,但當我們仔細想想,是不是這些問題真的是只有“神”才知道?今天我就來簡單談一談,在網站運營過程 中的一些心得以及對於自然搜索流量的指標制定及預期(預估)。
提到分析,就需要有數據,那麼今天我們重點說一說這個數據分析;搜索引擎的流量運作的基礎,不外乎是這麼幾個重點指標:網頁的收錄數量、網站的訪問 量(ip)、關鍵詞數量,對於以上搜索表現指標的站內支撐數據在於:產生網頁數據的人員數量、網站內數據量、人員每天產生數據量等。
那麼,當我們把這些關鍵的數據指標列出來的時候,大家就有些明白了,這些指標其實是相互關聯、作用的。
人員————站內數據————收錄數據————搜索詞數據————流量(ip)
(產生) (產生) (產生) (產生)
從上圖可以看出,人員與搜索流量指標是關聯在一起的,那麼最終自然搜索流量的指標落實到SEO或者運營團隊人員的身上就自然而然,但關鍵是落實多 少?多長時間完成才靠譜?這些在指標中的重要結點,就需要我們進行數據分析,要解析這些問題,需要先解析出來網站在搜索引擎現有的表現,才好預估,那如何解析:
收錄數據、搜索詞數據、流量數據,是搜索引擎表現中的幾個重要指標,這些值直接提現著一個網站搜索引擎的表現情況,我們這裡可以用個大家常用的詞—— “權重”,那麼這些指標的“上游”基礎是:站內數據及產生數據的人員以及每天的工作數據。
1.收錄比
站內的數據有多少被搜索引擎收錄?這裡就有個比值,我暫且叫它“收錄比”用收錄量比上站內數據(頁面總量)。
2.關鍵詞比
收錄產生了多少關鍵詞那?這裡就個比值,我暫且叫它“關鍵詞比”用當前站內關鍵詞量(cnzz、百度統計都可以統計提供)比上目前收錄量。
3.流量比
這些關鍵詞產生了多少流量那?這裡也有個比值,暫且叫它“流量比”,用站內的流量比上關鍵詞量(建議將數據模型的時間緯度拉長到半年以上,這樣數據出來,會更加准確);
當然,以上類似的對比分析,還有很多,最終我們會發現,這些看似獨立的數據之間,其實有著深入的關聯,這些值,可以體現目前這個站點,在搜索引擎的一個表現,具體的分析方法,我用個案例簡單介紹下:
有一站點,目前網站百度日均8w ip、站內頁面數據共有40w+、百度目前收錄量在20萬頁面、溝通後得知,日均關鍵詞4w左右,目前有編輯人員20人,需求是:做到40萬日均ip,需要多長時間、花多少錢?
分析下站點在搜索的表現:
1. 分析收錄比: 40/20 = 2(2個數據產生一個收錄,50%收錄)
2. 分析關鍵詞:20/4 = 5(5個頁面產生一個關鍵詞,5:1的關鍵詞生產)
3. 分析流量比:8/4= 2 (1個關鍵詞產生2個ip,宏觀看單體關鍵詞的流量情況)
4. 分析工作量:編輯每天40篇/每天*20人= 800篇文章/ 天
那麼,按照現在站點在搜索引擎的表現數據,做到40wip/每天,需要20w關鍵詞/每天、需要100w收錄頁面、需要200w站內頁面,而編輯人 員工作任務額定,則需要20人工作,需要6年零8個月;有人說這是不是太長了,應該說,只按照數據分析下來是這樣的,但我們在主觀上就能看出,有些不靠 譜,因為我們忽視了客觀問題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站點在搜索引擎表現(可以認為是權重)的變化、品牌詞的影響、團隊人員數量的變化、內容資源收集渠道的變 化等,根據經驗,這個最終結果一般都會優於公式結算結果,(因為網站大都是在越做越好的)但如果你的站點這些值一直不動,我想結果也不會差的太遠。
有人會說,如果我的某個大流量詞排名上去了,那整體都會變化,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將數據模型中的數據放大、時間拉長,你會發現,在宏觀數據 中,單體關鍵詞的排名波動,對於整體流量的影響甚小,尤其是在大型網站中更加明顯,因為,流量的支點在於長尾、長尾的支點在於內容,所以宏觀數據裡,流量 的支點在於內容數據量,而非某幾個大流量關鍵詞的排名。
有的朋友喜歡較真,我也就不想多說什麼,這只是我在之前在運作一些幾十萬級、百萬級ip站點運作中,對於宏觀數據解析後的經驗,一定有偏差或者在適 用廣度上有問題,(比如小型站點、非內容型站點,可能就不適用),並且建議大家,分拆欄目(或行業)進行分析,因為如果你是一個類似門戶的多行業站點,這 個值一定失真很大,比如我遇到的,教育、游戲,宏觀下來,單體關鍵詞的受眾相差就非常大,教育資訊可能在1:2以內(一個詞帶來不超過2 ip),而游戲可能在1:40(一個詞帶來40個ip)甚至更高,當然,這個是每個站都不同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