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行業人脈
雖然最後才說,但是就我個人感覺,擴展行業人脈是社會媒體最重要的作用,尤其對做SEO的人來說。其他行業我不太清楚,但是SEO,或者寬泛點說,IT互聯網行業的人士,絕大多數都熱衷於嘗試使用社會媒體。要想找到IT行業最權威的人物,直接與他們對話,只要到幾個主流社會媒體就能做到。
我是一個非常輕度的社會媒體使用者。大部分社會媒體網站都是注冊了以後,看看怎麼回事,然後就很少去了,剩下的活動僅限於別人申請好友,我通過一下而已。就算是我這樣一個輕度社會媒體使用者,也還是感受到了在社會媒體上找人和認識人的無限潛力。
兩三年前我注冊了LinkedIn後,帶著試一下的想法搜索我上的大學的名字,竟然看到一個熟悉的漢語拼音的大學同學名字,同班,宿捨就在我隔壁。從用戶填寫的資料看,跟我是同一屆。雖然一屆有1000多人,但同名同姓的應該很少。興沖沖的給對方留言,問是不是我隔壁宿捨的那位同學。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復,原來就是他。也通過這個聯系人,又找到了幾乎所有大學同學。
在這之前,我和所有大學同學都失去了聯系。當年出來時留下的電話號碼、呼機之類的,沒有一個能打通了。
受這個鼓勵,我又跑到Chinaren校友錄,注冊並建立了初中、高中兩個班的頁面,守株待兔。過了幾個月,竟然真的有初中同學找到班級頁面,並且和我聯系。今年年初時,這個同學還跑到新加坡來旅游。見面真是非常感慨,初中畢業後,就沒見過面,再見面我們都是不惑之年了。
一個高中同學是通過我的博客找到我。這個同學和互聯網行業沒什麼關系,但是在搜索網站相關的文章時,看到我的博客。博客上並沒出現我的中文名字,不過他看到照片怎麼這麼眼熟,點擊關於作者頁面,從簡歷確認還真的是他高中同學。
這都是真的在社會媒體上找到同學的例子。以前都不敢想象找到失散已久的同學竟然這麼簡單。
再舉一個在Twitter上的例子。大概一個多月前,我收到email說,Brett Tabke在twitter上follow我。我注冊Twitter是近兩年前了,剛開始還興致勃勃的更新了不少,但已經一年多沒再發布什麼東西了。我follow的人也就7,8個,像Keso,Matt Cutts等少數幾個人。Follow我的也不會超過二三十個。
接到Brett Tabke follow我的郵件,說實話讓我大吃一驚。這位Brett Tabke是何許人?他就是站長世界webmasterworld.com的創始人。此人來頭甚大,在SEO界,他說自己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了。我以前翻譯的那篇被轉載、抄襲得四處都是的Google優化聖經,就是他的帖子。
他怎麼會follow我呢?是怎麼找到我的?真的是隨機碰上的?那是不可能的。剛開始以為自己曾經follow了他,他又follow回來。檢查了一下我的twitter帳號後確認我從來沒有follow他。估計是看到我follow的有限的那麼幾個人裡我的名字,所以follow 過來,更大可能是軟件自動掃描操作的。
我想看看後面會發生什麼,並沒follow回去。過了幾天再看,他已經不再follow我了。我又主動follow過去,過了沒幾個小時,Brett Tabke又follow回來,幾乎可以肯定他在用軟件。
過了沒兩天,另外一個賺錢博客界大名鼎鼎的John Chow竟然follow過來,估計也是在用軟件掃描比較重要的人物的Twitter頁面,自動加follow。我沒有follow回去,等著看他會不會刪除我的名字。
我的Twitter帳號基本上是個死帳號,follow和被follow的都只是幾個人而已,幾乎沒人知道。可以想象,如果是一個積極的Twitter帳號使用者,要想找到行業權威人士,表達點觀點,引起他們的注意,雖然不一定是點擊幾下,寫幾個字這麼簡單,但是也比在線下要容易的多。仔細琢磨一下,這是多麼強有力的社交工具。
大概一年多前,一個朋友有一個挺好的主意,想與Google中國合作,問我能不能幫忙。我回答他說,這種項目只有最高層才能做決定,你不妨直接和李開復聯系。怎麼聯系呢?這裡是李開復的Facebook頁面。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雖然項目並沒談成,但李開復確實聽到了這個主意,並且做了回復。
在互聯網上拓展人脈,引起權威人物的注意,只有有心,就能輕易做到。再想想在線下,一個普通人,想跟李開復談個事,該怎麼下手?
Zac@SEO每天一貼